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松的品格
晨跑时,我总爱看山间那几株老松。虬曲的枝干上布满皴裂,像是被岁月刻下的一道道经文;繁茂的枝叶成球状覆盖,像是华盖一般笼罩着周围的一草一木。记得去年冬天,它们曾被积雪压得弯成满弓,可等到雪化时,又倔强地弹回原来的姿态,松的傲骨展露无遗。
松树的生长从不需要肥沃的温床,李白在《南轩松》里写:“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在黄山天都峰顶,有一株八百年树龄的古松,它的根系像铁锚般嵌进花岗岩的缝隙里,枝丫探向云海,仿佛要接住坠落的星辰。它脚下的土层薄得能看见岩石的肌理,可那些针叶依然苍翠得能滴出墨来。这时候我才理解李白诗句的深意,没有丝毫的夸张成分,松与生俱来的气度当是如此。
最令人动容的,是它们对荒芜的包容。今年清明,驱车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片松树林子,林子下是一些建筑垃圾,砂砾堆里散落着碎瓷残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可那些松树却长势茂盛,即便是根裸露在外,也要寻找一处缝隙扎入泥土,硬是在废墟上织出一片绿云。这不就是郑板桥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真实写照吗?松树也是一种经济树,木材质地坚固,以其天然的色泽和纹理,能够很好地融入各种室内装饰风格而被人们喜爱。无论是现代简约还是乡村风格,松木家具都能为家里增添一份自然和温馨,淡淡的松香味更是有着安神助眠的功效。最难忘怀的是那个夏天,家乡山洪暴发,猝不及防的山洪倾泻而来,小河狭窄的河道无法容纳裹挟着枯枝残叶像是怒吼着的雄狮一般的山洪,巨石涌动。山洪过后,村子里的人都在河边捡拾木头,三爷爷抬头的时候发出惊叹:“真是坚强啊。”不明所以的我问道:“怎么了?三爷。”三爷爷的手指向了小河一侧崖壁。顺着三爷爷手指的方向,突然间发现,原来崖壁的中间,几棵相互依偎的松树还在站着,他们树干上还挂着被山洪冲下来的枯枝,旁边的几棵已经倒在了河面上,唯有松树,依旧坚韧,仅被擦破了一层皮。当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几棵松树虬曲的根系牢牢攀住岩壁,就像是被钉在了石壁上一样。这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松树之所以没有被冲走,得益于它的未雨绸缪,在漫长的生长岁月中,早已经让自己和山体融为一体。古往今来,松树总与文人风骨相映成趣,元代画家王冕在九里山植梅千树,却不忘在《墨梅图》上题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清气,何尝不是松的魂魄?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那些飞天女的衣袂间,常绘着青松纹样,千百年前的画工们或许早已参透了:真正的飞翔,从来都要先学会在贫瘠中扎根。
如今每当我经过新建的公园,看见工人们给景观树吊营养液,总会想起山野里的那些松。它们不需要精致的肥料,不贪恋温室的呵护,甚至能在水泥地的裂缝里探出新芽。这多像我们民族记忆里的坚韧不拔,在青黄不接的年月,依然能捧出松子般饱满的希望。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把长寿称作“松鹤延年”。那鹤不过是借来的仙气,而松,才是大地真实的年轮。
松树的生长从不需要肥沃的温床,李白在《南轩松》里写:“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在黄山天都峰顶,有一株八百年树龄的古松,它的根系像铁锚般嵌进花岗岩的缝隙里,枝丫探向云海,仿佛要接住坠落的星辰。它脚下的土层薄得能看见岩石的肌理,可那些针叶依然苍翠得能滴出墨来。这时候我才理解李白诗句的深意,没有丝毫的夸张成分,松与生俱来的气度当是如此。
最令人动容的,是它们对荒芜的包容。今年清明,驱车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片松树林子,林子下是一些建筑垃圾,砂砾堆里散落着碎瓷残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可那些松树却长势茂盛,即便是根裸露在外,也要寻找一处缝隙扎入泥土,硬是在废墟上织出一片绿云。这不就是郑板桥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真实写照吗?松树也是一种经济树,木材质地坚固,以其天然的色泽和纹理,能够很好地融入各种室内装饰风格而被人们喜爱。无论是现代简约还是乡村风格,松木家具都能为家里增添一份自然和温馨,淡淡的松香味更是有着安神助眠的功效。最难忘怀的是那个夏天,家乡山洪暴发,猝不及防的山洪倾泻而来,小河狭窄的河道无法容纳裹挟着枯枝残叶像是怒吼着的雄狮一般的山洪,巨石涌动。山洪过后,村子里的人都在河边捡拾木头,三爷爷抬头的时候发出惊叹:“真是坚强啊。”不明所以的我问道:“怎么了?三爷。”三爷爷的手指向了小河一侧崖壁。顺着三爷爷手指的方向,突然间发现,原来崖壁的中间,几棵相互依偎的松树还在站着,他们树干上还挂着被山洪冲下来的枯枝,旁边的几棵已经倒在了河面上,唯有松树,依旧坚韧,仅被擦破了一层皮。当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几棵松树虬曲的根系牢牢攀住岩壁,就像是被钉在了石壁上一样。这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松树之所以没有被冲走,得益于它的未雨绸缪,在漫长的生长岁月中,早已经让自己和山体融为一体。古往今来,松树总与文人风骨相映成趣,元代画家王冕在九里山植梅千树,却不忘在《墨梅图》上题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清气,何尝不是松的魂魄?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那些飞天女的衣袂间,常绘着青松纹样,千百年前的画工们或许早已参透了:真正的飞翔,从来都要先学会在贫瘠中扎根。
如今每当我经过新建的公园,看见工人们给景观树吊营养液,总会想起山野里的那些松。它们不需要精致的肥料,不贪恋温室的呵护,甚至能在水泥地的裂缝里探出新芽。这多像我们民族记忆里的坚韧不拔,在青黄不接的年月,依然能捧出松子般饱满的希望。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把长寿称作“松鹤延年”。那鹤不过是借来的仙气,而松,才是大地真实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