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8日
闲置大棚迎来“丰收季”
□ 记者 潘欢欢
今年7月,石台县小河镇东庄村4亩水稻育秧大棚进入闲置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利用率,该村因地制宜,在大棚内种上哈密瓜苗。如今,这里的哈密瓜长势良好,即将迎来“丰收季”。
每年水稻移栽后,育秧大棚内“苗去棚空”,进入了闲置期。如何实现大棚全年种植效益最大化,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大棚里滴灌系统等农业配套设施齐全,就这样闲着实在太浪费了,要是能种上其它经济作物,不仅将大棚利用起来了,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东庄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尚友说。
有了在闲置大棚试种经济作物的念头,村两委成员立即赴外地学习考察。他们一开始打算种植羊肚菌,但这种菌类对环境要求苛刻,需特殊培养基,而且投入高、收益慢。“ 投资新建一个大棚,需要花费8000元左右,但通过种植哈密瓜一年就能回本。”东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清介绍,温室大棚种植哈密瓜属于“短平快”项目,一个大棚一年可以种两季哈密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村两委确定了大棚种植哈密瓜项目,带着种植技术回村了。从选种育苗到定植管理,村干部带头,每天清晨5点就到大棚里忙活,细致做好各项管护工作。
走进东庄村水稻育秧基地,9个育秧大棚整齐排列,棚架上爬满了藤蔓,一个个椭圆的哈密瓜长势喜人。“大棚种上哈密瓜后,一年四季都有事做了。我们还学会了哈密瓜种植技术。”村民赵晓顺说。
“第一批哈密瓜即将上市,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测算,4亩大棚可为村集体增收超7万元。”汪清说,东庄村将总结哈密瓜种植经验,按照“宜粮则粮、宜瓜则瓜”原则,扩大育秧大棚综合利用规模,探索“水稻+瓜菜”轮作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让闲置资源持续释放“热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年7月,石台县小河镇东庄村4亩水稻育秧大棚进入闲置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利用率,该村因地制宜,在大棚内种上哈密瓜苗。如今,这里的哈密瓜长势良好,即将迎来“丰收季”。
每年水稻移栽后,育秧大棚内“苗去棚空”,进入了闲置期。如何实现大棚全年种植效益最大化,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大棚里滴灌系统等农业配套设施齐全,就这样闲着实在太浪费了,要是能种上其它经济作物,不仅将大棚利用起来了,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东庄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尚友说。
有了在闲置大棚试种经济作物的念头,村两委成员立即赴外地学习考察。他们一开始打算种植羊肚菌,但这种菌类对环境要求苛刻,需特殊培养基,而且投入高、收益慢。“ 投资新建一个大棚,需要花费8000元左右,但通过种植哈密瓜一年就能回本。”东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清介绍,温室大棚种植哈密瓜属于“短平快”项目,一个大棚一年可以种两季哈密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村两委确定了大棚种植哈密瓜项目,带着种植技术回村了。从选种育苗到定植管理,村干部带头,每天清晨5点就到大棚里忙活,细致做好各项管护工作。
走进东庄村水稻育秧基地,9个育秧大棚整齐排列,棚架上爬满了藤蔓,一个个椭圆的哈密瓜长势喜人。“大棚种上哈密瓜后,一年四季都有事做了。我们还学会了哈密瓜种植技术。”村民赵晓顺说。
“第一批哈密瓜即将上市,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测算,4亩大棚可为村集体增收超7万元。”汪清说,东庄村将总结哈密瓜种植经验,按照“宜粮则粮、宜瓜则瓜”原则,扩大育秧大棚综合利用规模,探索“水稻+瓜菜”轮作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让闲置资源持续释放“热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