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3日
徽派小楼里的烽火史诗与红色传承
□ 记者 许倩琪
蝉噪林逾静,日正树阴浓。位于青阳县杨田镇仙梅村的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一栋徽派风格的小楼静静矗立。推开斑驳的木门,展柜里的草编鞋、旧报纸,和墙上的《青阳县抗战时期党组织分布示意图》,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8年初,日军轰炸青阳,小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危难之际,经中共党组织动员,一批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特种工作团”“青年工作团”“ 巡回教育团”等民众抗日团体相继成立,广大民众投身抗日,共赴国难。同年10月,经中共皖南特委和新四军政治部批准,中共青阳工委在杨田梅溪陈家村(今属仙梅村)正式成立。接下来的斗争中,中共青阳工委展现出高超的统战智慧与斗争策略,从上层人士入手,争取到时任国民党青阳县政府县长操竹友和开明人士陈次权、陈维稷、孙梅先、曹佐庭的支持,很快打开工作局面。
“陈次权先生还将自己的住宅作为党组织活动场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栋徽派小楼。1939年9月,中共青阳工委升格为中共青阳县委后,一道道抗日指令就是从这里传向全县。”7月30日,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讲解员何晨亮正在为放假的仙梅村学生们,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红色往事。
那时的青阳,抗日火种撒遍城乡,街头演讲、情报传递、打击日寇、战地救护等活动如火如荼。在中共青阳县委(工委)的领导下,牛山、乔木、宾木、火焰山、茗山等地相继组建抗日自卫队和民兵大队,先后配合新四军进行柯冲伏击战、牛山抗日袭击战、茗山敌后游击战,在地方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9年3月27日夜,牛山抗日自卫队10余人袭击了鳖形山日军哨棚,击毙日军3人,缴获枪支、钢盔等多件战利品;4月21日早晨,牛山抗日自卫队12人再次袭入日军哨棚,击毙日军8人,缴获步枪3支。”何晨亮介绍,这样以少胜多的游击战,当年在青阳城乡还有很多。
中共青阳工委成立后的第一年,下辖党员200余名,之后逐步发展,鼎盛时期达723名……这座小楼见证了烽火岁月,为青阳抗战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岁月流转,这座小楼已成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2021年,青阳县杨田镇政府投入200万元对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一层展厅按“红色人物”“统一战线”“反顽斗争”“抗日救亡”四大主题布展,二层还原了当年县委开会场景——一张方桌、四条长凳。
“看,这是咱们村陈次权先生的照片和介绍!以前只听爸爸说村里有革命故事,今天才知道前辈们组建自卫队、配合新四军打了那么多胜仗。”现场聆听讲解的中学生陈超指着展板兴奋地说,他们太勇敢了。“小时候经常在小楼周围玩耍,却不知这里曾指挥过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学生苏娅煊站在“抗日救亡”展板前久久驻足。
“每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万人次,六成是青少年。”何晨亮介绍。旧址开放以来,已成为皖南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学生们听先辈们的抗战故事… …
“这里不只讲述历史,更要创造未来。”仙梅村党委书记、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负责人鲍六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打造主题展览和研学课程,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蝉噪林逾静,日正树阴浓。位于青阳县杨田镇仙梅村的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一栋徽派风格的小楼静静矗立。推开斑驳的木门,展柜里的草编鞋、旧报纸,和墙上的《青阳县抗战时期党组织分布示意图》,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8年初,日军轰炸青阳,小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危难之际,经中共党组织动员,一批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特种工作团”“青年工作团”“ 巡回教育团”等民众抗日团体相继成立,广大民众投身抗日,共赴国难。同年10月,经中共皖南特委和新四军政治部批准,中共青阳工委在杨田梅溪陈家村(今属仙梅村)正式成立。接下来的斗争中,中共青阳工委展现出高超的统战智慧与斗争策略,从上层人士入手,争取到时任国民党青阳县政府县长操竹友和开明人士陈次权、陈维稷、孙梅先、曹佐庭的支持,很快打开工作局面。
“陈次权先生还将自己的住宅作为党组织活动场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栋徽派小楼。1939年9月,中共青阳工委升格为中共青阳县委后,一道道抗日指令就是从这里传向全县。”7月30日,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讲解员何晨亮正在为放假的仙梅村学生们,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红色往事。
那时的青阳,抗日火种撒遍城乡,街头演讲、情报传递、打击日寇、战地救护等活动如火如荼。在中共青阳县委(工委)的领导下,牛山、乔木、宾木、火焰山、茗山等地相继组建抗日自卫队和民兵大队,先后配合新四军进行柯冲伏击战、牛山抗日袭击战、茗山敌后游击战,在地方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9年3月27日夜,牛山抗日自卫队10余人袭击了鳖形山日军哨棚,击毙日军3人,缴获枪支、钢盔等多件战利品;4月21日早晨,牛山抗日自卫队12人再次袭入日军哨棚,击毙日军8人,缴获步枪3支。”何晨亮介绍,这样以少胜多的游击战,当年在青阳城乡还有很多。
中共青阳工委成立后的第一年,下辖党员200余名,之后逐步发展,鼎盛时期达723名……这座小楼见证了烽火岁月,为青阳抗战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岁月流转,这座小楼已成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2021年,青阳县杨田镇政府投入200万元对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一层展厅按“红色人物”“统一战线”“反顽斗争”“抗日救亡”四大主题布展,二层还原了当年县委开会场景——一张方桌、四条长凳。
“看,这是咱们村陈次权先生的照片和介绍!以前只听爸爸说村里有革命故事,今天才知道前辈们组建自卫队、配合新四军打了那么多胜仗。”现场聆听讲解的中学生陈超指着展板兴奋地说,他们太勇敢了。“小时候经常在小楼周围玩耍,却不知这里曾指挥过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学生苏娅煊站在“抗日救亡”展板前久久驻足。
“每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万人次,六成是青少年。”何晨亮介绍。旧址开放以来,已成为皖南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学生们听先辈们的抗战故事… …
“这里不只讲述历史,更要创造未来。”仙梅村党委书记、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负责人鲍六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打造主题展览和研学课程,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