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8日
豆香里的故乡
东至县葛公中学801班 潘阳
指导老师:李慧璇
提及葛公,豆腐的醇香便在记忆中漫溢开来。这块温润的豆制品,早已深深融入葛公的血脉,成为刻在这片乡土上的文化胎记。
葛公的街巷间,豆腐店星罗棋布,每走数百步,便能遇见一家飘着豆香的铺子。对于葛公人而言,豆腐是三餐不可或缺的主角,是清晨蒸腾的雾气里最亲切的烟火气,亦是暮色四合时最温暖的味觉慰藉。
孩童时,每到午后,奶奶总会牵着我的手,走向街角那家豆腐店。店里的豆腐如百变精灵,白豆腐似雪团轻盈,豆腐干如璞玉温润,水豆腐若凝脂剔透。奶奶将白豆腐掂在手上,还有微微颤感,像小孩嫩滑的肌肤。凑到鼻尖轻嗅,淡淡的豆香扑鼻而来,勾得人喉头微动,直想将这份鲜美含入口中。
最难忘的当属那碗豆腐脑。老板将白生生的豆腐脑舀入碗中,再兑一些水,越简单的吃法,越能触达豆腐的灵魂。我越爱加一勺白糖,轻轻搅拌,糖粒在豆腐中缓缓融化。我迫不及待,吃上一口,清甜的滋味滑过舌尖,在味蕾间绽开一朵温柔的花,连眉梢都沾满幸福的甜意。
时光的河潺潺流淌,当我再度踏上这片土地,豆腐店的幌子依旧在微风中轻晃,只是当年那个吵着要加糖的孩童,已在岁月里褪去儿时青涩。老板熟稔地问:“还是一碗豆腐脑?这次……不加糖了吧?”我含笑颔首,看他转身忙碌的背影,仿佛看见时光的剪影。
新煮的豆腐脑热气氤氲,轻啜一口,黄豆的甘醇在舌尖层层舒展,细腻的质感里仿佛藏着阳光、雨露与土地的馈赠。此刻方知,这碗豆腐脑承载的不仅是舌尖的滋味,更是千年传承的匠心。从选豆、泡发、磨浆到点卤、压制,每一道工序都是时光淬炼的密码,是葛公人对土地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
豆腐之于葛公,是舌尖的乡愁,更是文化的根脉。当我们舀起一勺豆腐脑,舀起的是祖辈的智慧;当我们咀嚼每一块豆腐,咀嚼的是岁月的沉香。
作为葛公的后人,我们掌心捧着的不仅是软嫩的豆制珍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愿这缕豆香,顺着青石板路蜿蜒的轨迹,从安徽的山水间出发,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世界听见葛公的故事,让千年的匠心,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泛着温润的光。
指导老师:李慧璇
提及葛公,豆腐的醇香便在记忆中漫溢开来。这块温润的豆制品,早已深深融入葛公的血脉,成为刻在这片乡土上的文化胎记。
葛公的街巷间,豆腐店星罗棋布,每走数百步,便能遇见一家飘着豆香的铺子。对于葛公人而言,豆腐是三餐不可或缺的主角,是清晨蒸腾的雾气里最亲切的烟火气,亦是暮色四合时最温暖的味觉慰藉。
孩童时,每到午后,奶奶总会牵着我的手,走向街角那家豆腐店。店里的豆腐如百变精灵,白豆腐似雪团轻盈,豆腐干如璞玉温润,水豆腐若凝脂剔透。奶奶将白豆腐掂在手上,还有微微颤感,像小孩嫩滑的肌肤。凑到鼻尖轻嗅,淡淡的豆香扑鼻而来,勾得人喉头微动,直想将这份鲜美含入口中。
最难忘的当属那碗豆腐脑。老板将白生生的豆腐脑舀入碗中,再兑一些水,越简单的吃法,越能触达豆腐的灵魂。我越爱加一勺白糖,轻轻搅拌,糖粒在豆腐中缓缓融化。我迫不及待,吃上一口,清甜的滋味滑过舌尖,在味蕾间绽开一朵温柔的花,连眉梢都沾满幸福的甜意。
时光的河潺潺流淌,当我再度踏上这片土地,豆腐店的幌子依旧在微风中轻晃,只是当年那个吵着要加糖的孩童,已在岁月里褪去儿时青涩。老板熟稔地问:“还是一碗豆腐脑?这次……不加糖了吧?”我含笑颔首,看他转身忙碌的背影,仿佛看见时光的剪影。
新煮的豆腐脑热气氤氲,轻啜一口,黄豆的甘醇在舌尖层层舒展,细腻的质感里仿佛藏着阳光、雨露与土地的馈赠。此刻方知,这碗豆腐脑承载的不仅是舌尖的滋味,更是千年传承的匠心。从选豆、泡发、磨浆到点卤、压制,每一道工序都是时光淬炼的密码,是葛公人对土地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
豆腐之于葛公,是舌尖的乡愁,更是文化的根脉。当我们舀起一勺豆腐脑,舀起的是祖辈的智慧;当我们咀嚼每一块豆腐,咀嚼的是岁月的沉香。
作为葛公的后人,我们掌心捧着的不仅是软嫩的豆制珍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愿这缕豆香,顺着青石板路蜿蜒的轨迹,从安徽的山水间出发,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世界听见葛公的故事,让千年的匠心,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泛着温润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