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6日
“看客”变“主角”
□ 通讯员 韩亚东
“大家待会儿仔细听,这是第三方设计公司根据建设标准和村里实际情况综合设计的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方案,但不是最终方案。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议,一起修改。”在殷汇镇联丰村村委会会议室里,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鲍张君解释道。各村民组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一听和美乡村怎么建自己也能说了算,都来了精神,没等方案介绍完,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在村中心增修一条通往村外的沟渠?这样下大雨村里就不会被水淹了。”就在大家各抒己见之时,先丰组村民宋为和的提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联丰村紧挨着秋浦河,地势较低,遇到稍大一点的降水,雨水便顺着地势流淌到村中心的低洼处,形成大片积水,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宋为和的发言引发了共鸣,大家纷纷围绕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众人的补充下,增修沟渠的思路逐渐明晰,大家一致决定将沟渠由村中心向西修,经过一片农田后连通村西头的一条小河。这样不但能在下雨时将积水快速排放到河里,还能在干旱缺水时发挥灌溉作用,引来上游水源浇灌沿途的数百亩良田,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服务了农业生产,一举两得。
像这样的大讨论,最近正在全区32个村上演。今年以来,贵池区在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中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这一核心问题,先行试点运用正在制定中的《乡村建设群众工作指引》相关方法,通过“村民大会”“板凳会”“村民夜话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这一创新机制积累实践经验。自意见征集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镇街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293条,并根据意见制定了“一村一规划”“一户一策略”的修改方案,推动中心村建设与村民需求精准对接,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要建设和美乡村,关键在“人和”。全区各地在推进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今年72岁的汪栋梁是涓桥镇涓桥村华山中心村村民,该村村民组会议解读规划方案时,他是党员代表。会上,听说需要他家拆掉30多米长的围墙,为途经家门口的主干道让路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修桥铺路是大好事,也是大善事,有什么道理不支持呢?更何况我还是党员,应该做表率。”汪栋梁带头表了态,其他村民也纷纷响应,同意无偿共享土地,将和美乡村“让”出来。经过初步协商,十几户村民累计退让院墙200余米,原本的村间小路将被拓展成平均路宽3.5米以上、可供汽车行驶的大路。涓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震告诉笔者,村民汪卫国不仅同意拆墙让路,还提出能否把新建的围墙加高一些,以免圈养的鸡鸭飞出围墙,影响村容整洁。村里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把加高围栏的意见写入了建设方案。
据悉,该区还将通过“积分制”“荣誉榜”等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政府主导”向“群众自觉”转变,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大家待会儿仔细听,这是第三方设计公司根据建设标准和村里实际情况综合设计的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方案,但不是最终方案。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议,一起修改。”在殷汇镇联丰村村委会会议室里,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鲍张君解释道。各村民组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一听和美乡村怎么建自己也能说了算,都来了精神,没等方案介绍完,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在村中心增修一条通往村外的沟渠?这样下大雨村里就不会被水淹了。”就在大家各抒己见之时,先丰组村民宋为和的提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联丰村紧挨着秋浦河,地势较低,遇到稍大一点的降水,雨水便顺着地势流淌到村中心的低洼处,形成大片积水,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宋为和的发言引发了共鸣,大家纷纷围绕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众人的补充下,增修沟渠的思路逐渐明晰,大家一致决定将沟渠由村中心向西修,经过一片农田后连通村西头的一条小河。这样不但能在下雨时将积水快速排放到河里,还能在干旱缺水时发挥灌溉作用,引来上游水源浇灌沿途的数百亩良田,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服务了农业生产,一举两得。
像这样的大讨论,最近正在全区32个村上演。今年以来,贵池区在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中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这一核心问题,先行试点运用正在制定中的《乡村建设群众工作指引》相关方法,通过“村民大会”“板凳会”“村民夜话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这一创新机制积累实践经验。自意见征集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镇街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293条,并根据意见制定了“一村一规划”“一户一策略”的修改方案,推动中心村建设与村民需求精准对接,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要建设和美乡村,关键在“人和”。全区各地在推进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今年72岁的汪栋梁是涓桥镇涓桥村华山中心村村民,该村村民组会议解读规划方案时,他是党员代表。会上,听说需要他家拆掉30多米长的围墙,为途经家门口的主干道让路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修桥铺路是大好事,也是大善事,有什么道理不支持呢?更何况我还是党员,应该做表率。”汪栋梁带头表了态,其他村民也纷纷响应,同意无偿共享土地,将和美乡村“让”出来。经过初步协商,十几户村民累计退让院墙200余米,原本的村间小路将被拓展成平均路宽3.5米以上、可供汽车行驶的大路。涓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震告诉笔者,村民汪卫国不仅同意拆墙让路,还提出能否把新建的围墙加高一些,以免圈养的鸡鸭飞出围墙,影响村容整洁。村里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把加高围栏的意见写入了建设方案。
据悉,该区还将通过“积分制”“荣誉榜”等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政府主导”向“群众自觉”转变,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