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8日
我市聚焦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汽车电子和功率器件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一路疾行 向新发力

  图为安徽沃侕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吴骏 摄
  □ 记者 徐婷
  安徽沃侕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专用车项目投产,产品畅销菲律宾、老挝、泰国等国家;池州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方形电池顶盖结构件日产能达30万件,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五;青阳县加快构建“镁头车尾”产业生态圈,入选省级镁基新材料汽车轻量化配套产业集群建设名单,镁基汽车轻量化新材料产值占比超15%……2024年,我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营业收入增速达44.5%,位居全省前列。
  聚“链”成群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1月6日,在位于青阳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通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订单。据悉,该公司生产的铝合金轮毂主要供应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品牌汽车售后市场。
  “ 选择落户青阳,是因为这里有日趋完善的镁合金产业链。”公司总经理岳群告诉记者,安徽宝镁落户青阳后,青阳县逐渐完善的镁合金产业链,为企业减少了原材料及运输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年产150万套锻造铝(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已建好。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2.1亿元。
  路飞镁业年产800万件汽车镁合金零部件项目、苏美新能源年产6000万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件项目…… 近年来,一批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的建设投产,为青阳建成镁铝轻合金百亿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原则,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其中,贵池区以西恩循环为龙头,加快布局锂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产业;东至县加快现有锂电新材料产业向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下游领域延伸;青阳县加快构建“镁头车尾”产业生态圈,镁基汽车轻量化新材料产值占比超15%;池州经开区推进大尺寸晶圆和车规级芯片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加快车规级芯片转型升级;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做好铝镁融合文章,推动铝基企业整体向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深加工转型……
  在位于池州高新区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现场,池州力恒机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和安徽欣天成新能源汽车配件研发制造项目均在加速推进。这两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园区内池州市伟宏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的产能优势。
  “依托‘铝液直供’,后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每吨产品能降低成本约700元。”伟宏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道岳介绍,以“铝液直供”模式吸引下游企业落户,是伟宏铝业与园区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出的“以商招商”“延链发展”新路径。目前,池州高新区已有安徽常崟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下游企业陆续签约落户,园区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正逐渐形成集聚效应。
  2024年,我市加强对省内整车企业缺项研究,梳理重点企业、知名平台72家,绘制招商图谱,编制招商清单,开展产业链招商。2024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40余个。
  向“新”发力
  内生动力不断积蓄
  隆冬时节,在池州市安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铝合金零部件加工车间,一片热火朝天、争分夺秒忙生产的繁忙景象。“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东风,公司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配件产品订单络绎不绝。”公司研发部经理杨振坤介绍,近年来,公司重点研发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的高抗压强度、高延伸度、高耐磨性的配件产品。凭借“高难度多孔型材、6系7系硬质合金挤压”等50多项自主核心技术,依托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科研平台,公司在新能源汽配产品领域成功实现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轻量化产品被比亚迪、蔚来等厂商广泛应用。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科惠微电子有限公司等7家汽车领域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3C高性能铝挤材”等3家企业产品入选首批次新材料名单……2024年,我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积蓄动能。
  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池州半导体行业龙头,十余年间,先后完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全流程生产布局,成为华为、大疆、大众、宝马等众多知名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如今,安芯电子正瞄准行业先进的汽车芯片设计制造技术,全力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车规级6英寸晶圆设计制造项目。”公司董事长汪良恩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池州市大尺寸晶圆制造的空白,更好服务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近年来,我市立足新材料、半导体等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汽车电子和功率器件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其中,在汽车轻量化材料领域,瑞泰汽车、安安新材等5家企业已成为比亚迪、江淮、蔚来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西恩新材料固废处理工艺全国领先,铜冠铜箔锂电铜箔、天赐高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骏智机电动力电池顶盖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游公司。在汽车电子和功率器件领域,安芯电子、超元半导体等12家企业通过相关车规级认证。
  做“优”环境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位于东至经开区的安徽利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下转2版)  (上接1版)为深度融入当地锂电池电解液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公司投入5.2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6万吨电子级碳酸甲乙酯锂电池电解液和年产2.63万吨甲醇新材料项目。“园区政策扶持力度大,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给我们提供优质服务,整个项目从2023年1月开工建设到2024年5月投入试生产,用时仅一年多,效率大大超过其他企业同类同规模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方说,公司产品除了销往园区内的安徽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还销往苏浙等地市场。一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5亿元,税收3600万元。
  近年来,我市聚焦要素保障,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资金、金融等要素保障,为企业搭台唱戏。2024年,指导企业申报省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争取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等资金2069万元。持续实施“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重点推荐11个新能源产品类、汽配类等国际重点展会,组织优拓汽配等3家企业参加日本东京国际汽车零部件等9个展会,意向订单近200万美元。
  1月2日,在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技工学校2023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班36名学生正在2号车间进行跟岗学习。“来实地体验工作场景、学习最新技术,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以后的职业方向。”该班学生吴忆伟说,他将认真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企业按需下单,学校承接订单。2024年,池州市技工学校与西恩新材料、九华明坤等9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推行校企“订单”培养,支持在池高校精准调整专业设置,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在池高校专业与我市产业匹配度提高到67%。紧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变“撒网式”引才为“打靶式”引才,成功引入西恩新材料锂电池综合回收设备技术团队、安东诺方电池级碳酸锂研发项目团队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镁铝轻量化材料、锂电材料及回收利用、车规级芯片等细分领域,加大与省内整车企业及其核心供应商对接频次,提升供应配套能力,招引延链补链项目,积极融入全省‘车芯协同’‘整零协同’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铁建处主任何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