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5日
奋楫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谱新篇
— —青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打造“最干净城市”。

青阳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揭牌。

通久汽车轮毂公司员工在监测设备。

牛桥水库水利标准化建设。
 
九华山站建成运营。

  青山之阳,山水相依,源远流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青阳县得天独厚的优势;奋发进取的青阳人真抓实干、砥砺前行。2024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7亿元、增长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经济运行稳居全省县(市)第一方阵。
  扩投资、强保障,四大优势更凸显
  一批重大项目破茧蝶变,加快塑造大项目、大交通、大品牌、大产业发展新优势。万众期盼的池黄高铁开通运营,九华山站开行列车29列、日均到发旅客4000余人次,均居沿线新设车站之首。站前广场璀璨点亮,最美高铁站成为青阳新地标、新名片。S219高铁段顺利通车,S358青阳段基本建成,县山“十分钟通勤圈”成为现实。宝镁项目全流程量产,第一条10万吨产线贯通,边建设、边调试、边生产实现年产值7亿元,廊道工程、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花园吴家矿山启动基建,250亩镁液直供短流程产业园开工。总投资13.8亿元的金林科技铜铝新材料项目当年招商、当年投产、当年纳规,盘活闲置用地140亩,年内产值超2亿元。9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1亿元、增长14.5%,久航锻造铝轮毂、S40宁枞高速青阳段、商业街综合体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南野金属、鑫力达装备、泫氏高炉技改、铸鑫机械等50个在建项目进展迅速,安能金属、恒绵智能装备、镁铝产业园、职教中心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突出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组建5支驻外招商部,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64个、居全市首位,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镁铝产业链项目20个。突出项目用地保障,争取建设用地指标3567亩、林地指标2496亩,分别占全市1/3和1/2以上,完成供地2145亩,处置“三类”土地2343亩,通过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中期评估。紧盯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及资金投向领域,争取中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等到位资金9.15亿元。青通河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获政策性银行授信6亿元。
  延链条、提能级,三次产业更优化
  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新增规企29家、总量达192家,连续三年均新增30家左右,总量跃居全市县区第一。镁铝轻合金首位产业建圈强链,规上企业达16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省级镁基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运营,成立行业协会,设立镁景股权投资基金。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盘活僵尸企业10家、闲置厂房7.5万平方米,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4个、完成投资14亿元,天平机械、金合科技、康洛赛德等一批企业开辟新赛道、开发新产品。与宝武资源、皖北煤电等国企合作,启动石灰企业政策性整合,恒基、宏基钙业签署协议,停工十余年的国风矿业成功盘活。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省级智能工厂、大数据企业、数字化车间各1家。连续4年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表彰。文旅产业持续升温,引进君澜、洲际等高端酒店品牌活化闲置资产,建成运营亚朵、全季等酒店,新添好运龙潭、萤火虫营地、飞机公园、儿童露营基地等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投入1200余万元保护传统古村落和传统建筑,完成103户传统建筑修缮,青阳腔江进老师获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县民宿集聚区入选十大“皖美”民宿集聚区,新增长三角旅居养老地4个、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4个、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个。举办徒步大会、七夕游园会等品牌活动12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连续七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发放消费券300万元,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0家、外贸实绩企业7家,四季永逸评为全国五星级旅游饭店,庙前镇省级康养集聚区获省绩效评价奖励。以工业化思维撬动现代农业发展,一产固投、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等指标居全市前列。九华黄精发展多点开花,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总产值超20亿元,新开发“黄精饮”“黄精元”等产品,获评“十大皖药”基地2个,建成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黄精博物馆,圆满承办第二届产业发展大会,冠名九华黄精高铁列车,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促改革、谋创新,发展环境更优越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政府部门职能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县规划建筑设计院等4家“事转企”改革全面完成。深化“管委会+公司”“亩均论英雄”改革,拓展园区用地300亩,新建公租房432套,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营收分别增长15.7%、10%,县开发区考核历史性进入全省前35名。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考核办法,建投集团实施市场化项目20个,营收破5亿元。乡投集团聚焦九华黄精、和美乡村等板块,实施项目12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工业公司统筹园区建设,实施项目41个,完成投资1.74亿元。试行房票安置改革,构建城区多元化征迁安置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县供销社获评全国先进集体。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获评省级创新型企业32家、企业研发中心1个。新增有效发明专利68件、增长45%,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85亿元。开发区孵化器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引进“科技副总”、政录企用高层次人才6名。持续擦亮“青”力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创新推出“青松办”“企业点名、有约必见”等服务,常态化开展“青”听会,办结企业诉求514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6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6.73亿元。建立项目联合验收机制,减少审批环节4个、压缩时长30%。在全市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新办纳税人指南被国家税务总局宣传推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省“新春第一会”获现场表彰。
  提品质、优生态,城乡融合更协调
  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投入3亿元建设城市更新项目8个,新改建道路2公里、燃气管道13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2个、背街小巷15条,建成口袋公园2个,增设停车位1100个、汽车充电桩260个。“皖美红色物业”建设顺利收官,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创建市级示范小区2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7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项目94个。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7个、总数达170个,村均占比稳居全市第一。投资9.67亿元,实施山阡里水库扩容、东山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15个。投资1.73亿元,改造提质农村道路32.5公里、危桥10座,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座谈会、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在青召开。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信访件较上轮大幅下降,督察反馈报告中不涉及青阳任何点位问题,存量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9%。打好青通河水质达标提升攻坚战,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二期、尾水湿地,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2公里,整治入河排口67个,青通河国控断面水质全年稳定在Ⅱ类。空气优良率达94.0%、提升1.1个百分点。建成省级绿色矿山2家,修复关闭矿山2家。
  办实事、解民忧,发展成果更普惠
  坚持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民生,民生类财政支出29.3亿元、占比达86%,完成50项省定民生实事,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105万元。突出就业优先,举办招聘活动277次,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28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劳动人事争议流动仲裁庭,“三公里”就业圈工作获全省激励。新县医院全面启用,获批三级综合医院,扩增床位130张、科室4个,投入5000万元配置医疗设备,硬件设施达同类医院先进水平。县中医院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第一妇婴保健医院协作办医。县职教中心、县托幼中心投入使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课程、辅导室全覆盖。圆满举办青阳中学百年校庆,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获评省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木镇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制度,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一老一小”事业均衡发展,完成适老化改造314户,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家,新增托育机构3家、托位160个。长龙等3个社区对群众开放,提供夜间和周末便民服务。原缫丝厂宿舍160户危房全部拆除,7栋安置房即将建成。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2个乡镇水厂收回国有化运营,新建木镇水厂,维修养护154处农村饮水工程,惠及群众3万余人。
  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更和谐
  投入7500万元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56个,新建乡村振兴创业园3个,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3846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万亩,找回耕地1.3万亩,粮食总产量10.81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推进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全链条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消除隐患194处,新增小区充电位2883个。“破窗拆网”行动获国家消防救援局表扬。科学应对多轮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广大干群高温下坚守43天,实现平安度汛。省委巡视移交信访件全部按期办结,解决12345热线等群众诉求7000余件,全县“零访”村(社区)占比达95%,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地方金融风险,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化解陈案2起,全年无新发案件。获评全省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县。
  站在新起点上,青阳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谱写现代化“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建设新篇章。
  (青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