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5日
接续奋斗再创佳绩 以一域之力助推全域发展
两会问政
2024年,全市上下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保持了“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的发展态势,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池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过去一年,各地各部门干得怎么样?有哪些工作亮点?新的一年,如何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接续奋斗、再创佳绩?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及部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 记者 秦峰
市人大代表、东至县人民政府县长唐礼虎: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东至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
新起点、新使命,2025年,东至县将聚焦“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全面落实“七个聚力”,拉高标杆、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以专注之心抓产业。我们将抢抓赛道布局新兴产业,“数智”赋能升级传统产业,把资源大县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锂电池电解液、绿色食品3大产业集群和硝基、聚酯、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等5条百亿级产业链。2025年,力争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加快枫林水库、东鄱高速、华尔泰氨基树脂、交控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园等301个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以统筹之力抓城乡。我们将把尧东一体化作为联城带乡的纽带,用“四个一”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坚决将市委市政府“抓两点、提中间、带一片”的新型城镇化布局落实到位。
以融合之势抓文旅。我们将做好县域自然禀赋和人文内涵的结合文章,建设升金湖生态科考研学基地、东流老街等文旅项目,打响“中国鹤湖”“华龙洞”知名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拼搏之态抓落实。我们将锚定经济规模增长7%目标,建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培育调度服务机制,统筹推进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稳大局,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为中国式现代化池州建设多做东至贡献。
市人大代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柯春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聚力产业强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集中区建区15周年。作为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集中区将聚焦“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推深做实开发区“九件事”,突出项目引动、投资带动、创新驱动,重点实施“2323”工程,即:每季度引进落户两个10亿元以上项目,每季度开工动员项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国企、创新”两大平台,推动“产业、配套、服务”三个再升级,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向好。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江南投资促进公司为抓手,建立以投促招、招投联动的招商体系,以商业航天产业为突破口,构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深度谋划江南航天城、江南镁基储氢材料产业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调度机制,确保中清新能源、东臻电子等大项目投产达效。
三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搭建高质量、低成本、前瞻性的水电气等要素供给体系,解决企业用地、用能、融资等堵点问题。
四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实施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建设“政务服务超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五是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倡导“紧抓快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推动全区工作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林芳:
2024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精准施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引进大学生等青年人才1万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2025年,人社部门将继续立足职能职责,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工作质效,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服务主导产业,始终坚持高效赋能。用好“线上+线下”“2+N”常态招聘手段,以“社区驿站”“夜市微站”“云上播站”“实训基站”“ 驻外前站”等站点为抓手,搭建求职者与企业的供需对接桥梁。实施企业技能评价惠企行动,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价试点,全年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新增10家以上。推出劳动关系“健康体检”专项行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松绑减负。
围绕兜牢民生底线,始终坚持服务优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市第二个“万马奔池”高校就业服务站。举办创业池州大赛暨创业安徽大赛选拔赛等高规格赛事。深化“桑榆养怡”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灵活就业人员“退休预制”服务,高质量推进“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民生实事。
围绕破困解难纾堵,始终坚持助力护航。对接项目主管部门,精准锁定扩面对象,提高社保参保覆盖面。与税务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推动实际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水平双提升。推进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裁审衔接”,确保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及时妥善化解。对全市在建项目实行在线监控,对工资专户、工资支付、用工变化等进行实时监管,变事后追缴为事前预防,确保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结案率达98%以上、全国欠薪平台线索办结率达到97%以上。
2024年,全市上下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保持了“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的发展态势,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池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过去一年,各地各部门干得怎么样?有哪些工作亮点?新的一年,如何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接续奋斗、再创佳绩?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及部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 记者 秦峰
市人大代表、东至县人民政府县长唐礼虎: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东至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
新起点、新使命,2025年,东至县将聚焦“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全面落实“七个聚力”,拉高标杆、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以专注之心抓产业。我们将抢抓赛道布局新兴产业,“数智”赋能升级传统产业,把资源大县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锂电池电解液、绿色食品3大产业集群和硝基、聚酯、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等5条百亿级产业链。2025年,力争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加快枫林水库、东鄱高速、华尔泰氨基树脂、交控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园等301个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以统筹之力抓城乡。我们将把尧东一体化作为联城带乡的纽带,用“四个一”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坚决将市委市政府“抓两点、提中间、带一片”的新型城镇化布局落实到位。
以融合之势抓文旅。我们将做好县域自然禀赋和人文内涵的结合文章,建设升金湖生态科考研学基地、东流老街等文旅项目,打响“中国鹤湖”“华龙洞”知名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拼搏之态抓落实。我们将锚定经济规模增长7%目标,建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培育调度服务机制,统筹推进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稳大局,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为中国式现代化池州建设多做东至贡献。
市人大代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柯春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聚力产业强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集中区建区15周年。作为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集中区将聚焦“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推深做实开发区“九件事”,突出项目引动、投资带动、创新驱动,重点实施“2323”工程,即:每季度引进落户两个10亿元以上项目,每季度开工动员项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国企、创新”两大平台,推动“产业、配套、服务”三个再升级,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向好。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江南投资促进公司为抓手,建立以投促招、招投联动的招商体系,以商业航天产业为突破口,构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深度谋划江南航天城、江南镁基储氢材料产业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调度机制,确保中清新能源、东臻电子等大项目投产达效。
三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搭建高质量、低成本、前瞻性的水电气等要素供给体系,解决企业用地、用能、融资等堵点问题。
四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实施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建设“政务服务超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五是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倡导“紧抓快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推动全区工作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林芳:
2024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精准施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引进大学生等青年人才1万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2025年,人社部门将继续立足职能职责,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工作质效,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服务主导产业,始终坚持高效赋能。用好“线上+线下”“2+N”常态招聘手段,以“社区驿站”“夜市微站”“云上播站”“实训基站”“ 驻外前站”等站点为抓手,搭建求职者与企业的供需对接桥梁。实施企业技能评价惠企行动,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价试点,全年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新增10家以上。推出劳动关系“健康体检”专项行动,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松绑减负。
围绕兜牢民生底线,始终坚持服务优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市第二个“万马奔池”高校就业服务站。举办创业池州大赛暨创业安徽大赛选拔赛等高规格赛事。深化“桑榆养怡”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灵活就业人员“退休预制”服务,高质量推进“退休一件事一次办”民生实事。
围绕破困解难纾堵,始终坚持助力护航。对接项目主管部门,精准锁定扩面对象,提高社保参保覆盖面。与税务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推动实际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水平双提升。推进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裁审衔接”,确保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及时妥善化解。对全市在建项目实行在线监控,对工资专户、工资支付、用工变化等进行实时监管,变事后追缴为事前预防,确保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结案率达98%以上、全国欠薪平台线索办结率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