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5日
池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登)
— —2025年1月14日在池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池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勇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质效居前列、专项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全力护航现代化美好池州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来,受理各类案件4251件;3件案件被最高检确认为高质效案件,10件案件分别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最高检、长三角、全省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性表彰4项、全省性表彰38项,11项工作受到省委、市委和省检察院肯定,信访法治化工作获省领导批示肯定;检察工作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7项工作被新华社、《法治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68次,市检察院新媒体指数9个月位居全省排行榜第一、全国前二十。
  一、铸牢信仰之魂,始终擦亮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底色
  持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全覆盖学习引领全方位落实。
  持续坚守政治纪律规矩。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市委和省检察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5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省委巡视池州和最高检巡视省检察院反馈共性问题整改。
  持续推进政治业务融合。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业务素能培训“必修课”,注重在司法办案、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发挥党建优势。两级院7个党支部获“五星级党支部”等称号。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市检察院荣获“全国检察新媒体阵地建设奖”。
  二、胸怀发展之要,始终把准为大局服务的战略定位
  维护更高水平安全稳定。批准逮捕519人,提起公诉1575人。始终坚持“严”的基调,起诉严重暴力犯罪68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1人;起诉涉缅北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73人;起诉黄赌毒、盗抢骗等影响社会稳定犯罪565人。规范“宽”的措施,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不批捕244人、不起诉266人;认罪认罚适用率86%,量刑建议采纳率96% 。
  优化更高质量营商环境。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从严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犯罪123人;参与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起诉洗钱等犯罪10人。加强涉企案件追赃挽损工作,为涉案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规范“检小助”工作站运行,深化“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走访接访企业家93人次。
  保障更高品质战略实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机制,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助企团”,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7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组建涉外法治“助企团”,办理涉外案件66件。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徽文化文物遗产公益保护行动,协调住建等部门将199栋古民居纳入修缮范围,挂牌保护1392株古树。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就违规设置广告牌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督促消除安全隐患276处;守护和美乡村建设,办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诉讼案件20件。
  推进更高效能社会治理。深化“府检联动”,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监督,督促解决81个问题。凝聚监督合力,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办法,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6件。推进轻罪治理,与市公安局建立轻罪案件办理与治理协作机制。会同公安机关扎实做好醉驾防治工作,起诉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件数分别下降73%、55%。
  助力更高标准清廉建设。办理职务犯罪案件23件25人,其中最高检指定管辖的重大案件4件。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起诉行贿犯罪2件2人。直接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涉嫌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犯罪3件3人,已生效判决有罪判决率100%。
  三、厚植民生之本,始终坚守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
  “检护民生”回应群众关切。聚焦食有所安,起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3件,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7件。聚焦劳有所获,建立“工会+检察”协作机制,支持劳动者起诉讨薪200万元。聚焦弱有所护,起诉侵害老年人犯罪88件100人,向16名困难妇女发放救助金34万元。聚焦行有所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监督。
  “益池山水”守护美丽池州。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76人,办理有关公益诉讼案件110件,追偿损害赔偿金867万元。完善水源环境协作保护机制,办理有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6件。健全林业资源协作保护机制,督促修复被损毁林地217亩、补植复绿300余亩。建立自然资源协作保护机制,督促修复耕地45亩、补缴耕地占用税690万元。
  “沐童”未检护航未来成长。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6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6人,对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24人。发出督促监护令15份,对8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深入推广强制报告制度,覆盖面由全市教育机构拓展到医疗机构。开展“沐童·微课堂”等活动,受众达2.3万人次。
  “温暖控申”化解信访诉求。落实领导接访包案机制,办结“三类首访”案件同比上升19%。办理群众信访513件,连续22年未发生涉检赴省进京非正常访。开展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促成6件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息诉服判。办结司法救助案件71件,发放救助金102万元。
  四、践行监督之责,始终扛起为法治担当的时代重任
  行稳致远做优刑事检察监督。加强侦查活动监督,提前介入引导侦查129件次。深化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纠正意见、抗诉采纳率分别为100%、78%。推进刑事执行监督,对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巡回检察14次,提出监督意见51件。
  精准发力做强民事检察监督。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98件,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59件,再审改变率85%。对民事审判和执行8行为提出检察建议25件,采纳率分别为70% 、4% 。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12件,同比上升26%。
  开拓创新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65件。办理行政生效裁判、行政审判和执行违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44件,提出检察建议32件,行政审判违法监督、行政执行监督检察建议采纳率均为100%。
  提质增效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3件,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推动96%以上案件在审前解决;提起公益诉讼39件,均获法院裁判支持。督促整治燃气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4件,督促保护、收回国有财产权益价值727万元。
  五、深化创新之举,始终彰显为改革护航的有力作为
  推进数字科技赋能履职办案。办理数字检察案件436件,同比上升223%;自建17个数字检察模型,其中3个上架最高检平台。开展“检护旅游”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行动相关做法被《检察日报》头条报道,“检护旅游”监督模型被全国160多家检察院应用。
  推进执法司法相互配合制约。加强侦检协作,联合公安机关出台不捕不诉案件听取意见规定,开展会商27次,同堂培训19次。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案件17件;对刑事不起诉案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86件。
  推进检察业务案件质量管理。定期会商业务质效,常态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强化办案流程监控,瑕疵案件连续两年零发生。健全繁简分流机制,一审刑事案件适用简易、速裁程序占比48%。
  六、夯实发展之基,始终聚焦为队伍赋能的价值导向
  激活人才队伍“动力源”。加强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到位到格配备基层院党组副书记,聘任24名专家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加大培训力度,5名干警荣获“皖检之星”称号,25名干警入选省检察院各类人才库。推进理论研究,6个最高检和省级课题结项。
  提升法律监督“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检察建议工作,邀请代表参与检察听证等活动90人次。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496件次。
  筑牢纪律作风“防火墙”。认真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检政治责任,抓实谈心谈话、廉政家访、约谈提醒等制度,制定《司法办案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市检察院机关连续四年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狠抓作风建设,开展专项督察和效能督查30次。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强化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以池州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现代化美好池州建设。
  一、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加强政治建设。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围绕中心大局,坚定不移服务经济建设。依法惩治各类犯罪,有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依法惩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强市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人民至上,驰而不息推进民生建设。加强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护,持续办好群众身边“小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更好保障善治、守护民生。
  四、深耕主责主业,锲而不舍深化法治建设。加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精准规范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依法稳步精准推进检察侦查,不断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充分协调发展。
  五、全面从严治检,坚持不懈完善自身建设。深入贯彻“一取消三不再”要求,一体推进“三个管理”。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科技应用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确保检察权依法公正廉洁高效行使。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检,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检察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