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
提升工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 记者 王齐斌
12月12日上午,青阳县鑫源炉料厂中控室内,记者通过平台实时监控看到,工人们正在窑炉边有条不紊地作业。“这是2021年引进的瑞士麦尔兹双膛竖窑,不同于以往的窑炉,其内部采用的先进技术,可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该企业安环负责人万勇刚介绍。
青阳县鑫源炉料厂位于新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白云石深加工企业。近年来,该厂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窑炉安全监管体系,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打出“人防+技防”组合拳,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铝型材研发、生产的铝基新材料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高铁、轨道交通、电子通讯等领域。该公司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是,在铝棒制作过程中,高温铝液一旦发生泄漏与水接触,人员作业稍有不当就会发生爆炸。
“从源头管控风险,企业责无旁贷。”公司董事长李建云说,针对高温铝水可能存在的风险,公司建成4台固定蓄热式熔炼炉,实施智慧化监管,车间加装铝棒铸造数据大屏,配备液位传感器和报警装置,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严格控制铸造车间现场人数,建立铸造危险区域人员监控防侵入报警系统,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除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公司还严抓安全生产细节。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一堆铝材产品被行车吊起,在工人配合下,通过滚轴式轨道送至汽摩配专用时效炉加工。“过去,很多企业采用抽屉式轨道,容易在运送中因产品堆叠不平衡翻倒,进而造成人员受伤。建厂之初,我们就关注这一安全风险点,研发设计出滚轴式轨道,确保生产安全。”李建云介绍,同时,还设计行车专用吊具,消除行车使用过程因倾斜发生的安全风险。
今年以来,在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发挥监管职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紧紧围绕工贸企业“人、机、环、管”四要素,部署实施“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系列措施,全面提升我市工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全市现有在营业工贸企业733家,其中金属冶炼企业61家、粉尘涉爆企业58家、涉氨制冷企业3家、涉及有限空间企业138家。”市应急管理局工贸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何家生介绍,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对工贸行业2000余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完成对859栋工贸企业钢结构厂房摸底调查,消除安全隐患109条;深化粉尘涉爆企业安全整治,排查整治重大隐患21条;摸清50家窑炉企业底数,消除安全隐患94条。
“安全生产是个细致活和实在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何家生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坚持打基础、管源头、真整治、严执法、多帮扶、抓转型、强教育、促提升八项工作举措,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力促全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12月12日上午,青阳县鑫源炉料厂中控室内,记者通过平台实时监控看到,工人们正在窑炉边有条不紊地作业。“这是2021年引进的瑞士麦尔兹双膛竖窑,不同于以往的窑炉,其内部采用的先进技术,可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该企业安环负责人万勇刚介绍。
青阳县鑫源炉料厂位于新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白云石深加工企业。近年来,该厂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窑炉安全监管体系,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打出“人防+技防”组合拳,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铝型材研发、生产的铝基新材料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高铁、轨道交通、电子通讯等领域。该公司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点是,在铝棒制作过程中,高温铝液一旦发生泄漏与水接触,人员作业稍有不当就会发生爆炸。
“从源头管控风险,企业责无旁贷。”公司董事长李建云说,针对高温铝水可能存在的风险,公司建成4台固定蓄热式熔炼炉,实施智慧化监管,车间加装铝棒铸造数据大屏,配备液位传感器和报警装置,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严格控制铸造车间现场人数,建立铸造危险区域人员监控防侵入报警系统,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除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公司还严抓安全生产细节。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一堆铝材产品被行车吊起,在工人配合下,通过滚轴式轨道送至汽摩配专用时效炉加工。“过去,很多企业采用抽屉式轨道,容易在运送中因产品堆叠不平衡翻倒,进而造成人员受伤。建厂之初,我们就关注这一安全风险点,研发设计出滚轴式轨道,确保生产安全。”李建云介绍,同时,还设计行车专用吊具,消除行车使用过程因倾斜发生的安全风险。
今年以来,在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发挥监管职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紧紧围绕工贸企业“人、机、环、管”四要素,部署实施“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系列措施,全面提升我市工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全市现有在营业工贸企业733家,其中金属冶炼企业61家、粉尘涉爆企业58家、涉氨制冷企业3家、涉及有限空间企业138家。”市应急管理局工贸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何家生介绍,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对工贸行业2000余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完成对859栋工贸企业钢结构厂房摸底调查,消除安全隐患109条;深化粉尘涉爆企业安全整治,排查整治重大隐患21条;摸清50家窑炉企业底数,消除安全隐患94条。
“安全生产是个细致活和实在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何家生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坚持打基础、管源头、真整治、严执法、多帮扶、抓转型、强教育、促提升八项工作举措,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力促全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