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
月夜秘境平天湖
林元义
  山水池州里,隐匿着一处上苍轻吻过的神奇秘境。面纱揭开,哗然于世。山水交融的美、尘世之外的静谧在无数个月夜打开。中国“十大最美赏月地”这一美誉如炸开的烟花,惊艳。无数个夜晚,月亮探出头来,月光如瀑布般倾泻在湖面上,倾泻在“天路”上,倾泻在七星墩的怀里,指向诗歌的境地。如此美丽的月夜,平天湖收纳了,呈现给你看,呈现给我看,呈现给世人看。
  在平天湖畔,一处省级文保单位——七星墩古文化遗址像一双望向秘境的眼睛,借着时光的飞轮,沿着它的指向,你会闯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那时,这里是长江中下游氏族部落的生活之地,考古的明镜再次显现,此处遗迹弥足珍贵,氏族部落以月亮为图腾,在这里举行过庄严的膜拜。听说遗址上有孙、叶、潘、汪、王五大家族之墩,还有议事区的虎形墩和祭祀区月形墩。七个墩连在一起,呈“北斗七星”“众星捧月”状,占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
  月形墩形如弯月,见证着七星墩五大氏族部落的精神火花绽放与思想凝聚。如果说今日的赏月纯粹是一种对美好景致的享受,五千年前的古人赏月则深藏着对天地的敬畏,他们把生活丰富的意蕴寄寓于浩瀚的苍穹,恪守着内心的至诚、至善、至美。“北斗七星”“众星捧月”这一布局,也深刻体现了天象、地意、人类精神的三者统一。在全国众多以“七星”命名的地点中,唯有平天湖七星墩以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将“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不仅镌刻于历史的长卷,更鲜活地展现在现实的土壤之上。
  岁月如流,时光翻滚。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仙李白曾游历至此,被平天湖的月色深深吸引,曾赋诗道:“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岳飞征战,途经平天湖,月夜登临杜牧建造的齐山翠微亭,写下了“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这些如月永不过时的诗篇,映照着平天湖,映照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今天,平天湖在闺阁中被掀起了盖头,露出的美景在月色的映衬下,直抵游人的内心。他们的赞叹发自肺腑,只因踏上了这片土地,只因在这里感受到“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在思想上引起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