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
三尺讲台 党徽闪耀
贵池区实验小学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以党建统揽全局,以“四讲四比四做”为活动载体,以“三抓三强”为主要路径,引领全体师生践行“见贤思齐”校训,精心打造“齐贤”教育,构筑校本化“德育+”课程育人体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品牌内涵
“三尺讲台”象征着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神圣场所。在这里,教师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是以身作则,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党徽闪耀”则代表着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在学校得到深入落实,强调了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八个字凝聚了贵池区实验小学党总支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体现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特色和成效。
背景起因
党总支现有党员60人,下设两个支部,分别是第一党支部和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学校党总支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团结并带领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在日常,行在日常。
经验做法
抓根本、强基础,组织生活“有活力”。
优选内容“接地气”。坚持“党”字当头,突出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需求导向,按照“固定菜单+党员点单”的模式,制定支部季度学习教育计划表,实行组织生活全程纪实管理,确保真经常、有内容、见效果,让党员能够在政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厚重仪式“聚人气”。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进社区宣讲、微党课大赛、纪念日活动、红色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其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让每一位党员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今年以来,开展此类活动13次,参与党员达194人次。
拓宽阵地“有生气”。用好用活“家门口”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沉浸课堂”,通过赴池州刘氏家风馆、中共青阳县委旧址和桐城六尺巷等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现场学习,让56名党员同志身临其境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使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抓创新、强素质,党员队伍“有力量”。
搭建指尖学习平台。立足学校教学任务重、全员参与组织生活难以保证这一客观事实,建立覆盖全体党员的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微信群,并在群内开设“微课堂”40余期,及时发布学习内容和要求,对缺席党员进行线上“补课”20余次,确保每名党员都能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知识和方针政策,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搭建自我展示平台。注重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评选推送“最美贤师”23人、“师德标兵”12人;创新开展“党员教师讲党史”“师德演讲”“暑期共读”等活动,参与教师和家长共1200余人次;鼓励党员轮流上党课20人次,变“被动学”为“主动讲”,不仅增强了组织生活的感染力,还在提升党员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搭建一线实践平台。与贵池区秋江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党员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微宣讲活动,现场释疑解惑,引导党员在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中过好组织生活;与驻池某部队签订共建协议,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心系国防,情系军娃;与本地知名企业安徽省鸿叶集团签订协议,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关注环保科创元素,关注家乡经济发展,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抓融合、强引领,教育教学“有成效”。
选准切入点。坚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教育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开展“教学金点子”大讨论,引导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带头承领市、区级重点课题。党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集体智慧,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找准结合点。推行“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模式,以“六联系”工作机制为载体,扎实开展党建联建与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帮带指导青年教师58人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党员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利用专业特长优势,在推动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瞄准发力点。针对阶段性中心工作,利用支委会研究部署、党员大会宣传发动、党小组会细化落实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中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注重摸底调研,紧贴党员需求选内容、重仪式、拓阵地,多措并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党员真正在组织生活中受益,激发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内生动力。
品牌成效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绿色校园”“池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池州市文明校园”“池州市文明单位”“池州市首届德育示范校”“池州市学校系统党建十大品牌”“全市教体系统十大红旗支部”“池州市科技体育先进单位”“池州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品牌内涵
“三尺讲台”象征着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神圣场所。在这里,教师不仅传授书本知识,更是以身作则,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党徽闪耀”则代表着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在学校得到深入落实,强调了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八个字凝聚了贵池区实验小学党总支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体现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特色和成效。
背景起因
党总支现有党员60人,下设两个支部,分别是第一党支部和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学校党总支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团结并带领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在日常,行在日常。
经验做法
抓根本、强基础,组织生活“有活力”。
优选内容“接地气”。坚持“党”字当头,突出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需求导向,按照“固定菜单+党员点单”的模式,制定支部季度学习教育计划表,实行组织生活全程纪实管理,确保真经常、有内容、见效果,让党员能够在政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厚重仪式“聚人气”。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进社区宣讲、微党课大赛、纪念日活动、红色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其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让每一位党员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今年以来,开展此类活动13次,参与党员达194人次。
拓宽阵地“有生气”。用好用活“家门口”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沉浸课堂”,通过赴池州刘氏家风馆、中共青阳县委旧址和桐城六尺巷等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现场学习,让56名党员同志身临其境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使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抓创新、强素质,党员队伍“有力量”。
搭建指尖学习平台。立足学校教学任务重、全员参与组织生活难以保证这一客观事实,建立覆盖全体党员的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微信群,并在群内开设“微课堂”40余期,及时发布学习内容和要求,对缺席党员进行线上“补课”20余次,确保每名党员都能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知识和方针政策,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搭建自我展示平台。注重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评选推送“最美贤师”23人、“师德标兵”12人;创新开展“党员教师讲党史”“师德演讲”“暑期共读”等活动,参与教师和家长共1200余人次;鼓励党员轮流上党课20人次,变“被动学”为“主动讲”,不仅增强了组织生活的感染力,还在提升党员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搭建一线实践平台。与贵池区秋江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党员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微宣讲活动,现场释疑解惑,引导党员在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中过好组织生活;与驻池某部队签订共建协议,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心系国防,情系军娃;与本地知名企业安徽省鸿叶集团签订协议,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关注环保科创元素,关注家乡经济发展,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抓融合、强引领,教育教学“有成效”。
选准切入点。坚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教育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开展“教学金点子”大讨论,引导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带头承领市、区级重点课题。党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集体智慧,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找准结合点。推行“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模式,以“六联系”工作机制为载体,扎实开展党建联建与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帮带指导青年教师58人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党员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利用专业特长优势,在推动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瞄准发力点。针对阶段性中心工作,利用支委会研究部署、党员大会宣传发动、党小组会细化落实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中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注重摸底调研,紧贴党员需求选内容、重仪式、拓阵地,多措并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党员真正在组织生活中受益,激发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内生动力。
品牌成效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绿色校园”“池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池州市文明校园”“池州市文明单位”“池州市首届德育示范校”“池州市学校系统党建十大品牌”“全市教体系统十大红旗支部”“池州市科技体育先进单位”“池州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