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
池州市三年帮扶行动:共筑优质学前教育梦

▲帮扶团队教师“一对一”指导环境创设。
□ 记者 唐馥娴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终身教育之始,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望,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牵动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
三年前,我市的学前教育还面临着城乡差距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难题。家长们对孩子“有园上”的需求基本满足,但“上好园”的愿望却难以实现。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我市毅然启动了《池州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整县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一场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的变革悄然拉开序幕。
第一轮:青阳先行,播种希望
青阳县是池州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整县提升三年行动的第一站,承载着众人的期待与希望。
这一年,市教育和体育局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印发了《池州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整县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遴选优质幼儿园,结对帮扶薄弱园,每年集中帮扶一个县区,促进全县保教质量整体提升,做到三年一个周期全覆盖,从而实现全市保教质量的总体提升。
在青阳县,备受家长瞩目的帮扶工作一开始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市教体局积极部署,安排市直幼儿教育集团及贵池区、东至县和石台县共21所优质园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青阳县和九华山29所薄弱园。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积极响应。其中,市直幼儿教育集团分别与杜村宗文幼儿园、杨田小天使幼儿园等青阳县6所园结成了帮扶对子。
帮扶工作伊始,市直幼儿教育集团就成立了由园长和骨干教师共9人组成的帮扶工作专家团队,深入6所结对帮扶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落实一园一案,从硬件设施、环境创设、园务管理、游戏活动设计等方面明确整改措施,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并付诸实施。
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青阳县杜村宗文幼儿园等6家幼儿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重新规划园舍布局,科学划分活动区域;更新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在市直幼儿教育集团的帮助下,投放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绘本图书,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和学习资源。
此外,帮扶团队还定期组织送教下乡、现场指导、联合教研等活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受帮扶园的老师们,使他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
“以前,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就好,没想到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青阳县杨田小天使幼儿园园长洪玉感慨地说,“现在,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第二轮:东至、石台并进,收获成长
东至县和石台县作为第二轮帮扶的重点区域,同样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教体局依托市直幼儿教育集团,成立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市级学前教育整县帮扶专家指导组,组织全市30所省、市一类园结对帮扶东至县、石台县共58所薄弱园,统筹规划指导,把党的组织建设和科学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公办与民办园间的差距。
这一轮帮扶中,市教体局安排市直幼教集团帮扶8所园,贵池区幼儿园帮扶7所园,东至、石台县优质园和中心园将帮扶工作在东至、石台县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青阳县幼儿园与石台县六都中心园结成了帮扶对子。
石台县六都中心园是一所典型的乡镇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该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石台县当地的地域文化、本土特色、风土人情,以及周边资源融入园所创设,创建了既经济又实惠的特色区域——红色野战营、绿色菜园地等等,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乡土特色的游戏活动和教育课程。
帮扶工作不仅让六都中心园改善了硬件设施和环境创设,还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老师们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帮扶工作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也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六都中心小学校长李永平感慨地说,“现在,我们中心园的老师们更加自信了,孩子们也更加快乐了。”
在东至县,帮扶工作的热情同样高涨。东至县直幼儿园的帮扶团队与葛公等乡镇公办幼儿园结成了紧密的帮扶对子。他们不仅选派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党员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亲自指导党务工作,还携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在帮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东至县各乡镇公办幼儿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鲜明的园所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第三轮:贵池区再出发,巩固发展
贵池区作为我市的中心城区,其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市的整体水平。在前两轮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贵池区的薄弱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轮帮扶中,市教体局协调组织市直幼儿教育集团等21所牵头帮扶园及分园“一对一”结对帮扶贵池区33所薄弱园。
红光幼儿园是一所坐落在烟柳园社区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该园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不仅改善了硬件设施和环境创设,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
帮扶团队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他们还邀请教育专家来园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路。红光幼儿园园长程满来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幼儿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三轮帮扶,硕果累累
如今,随着第三轮整县帮扶工作的圆满落幕,我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据统计,政府累计投入2.7亿元用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15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有效增加了5470个幼儿学位。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99%,普惠率达到98.32%,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61.37%。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幼教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回首三年的整县帮扶工作,我市先后组织协调了30所优质幼儿园,结对帮扶119所薄弱园。12名优秀园长组成的市级学前教育整县帮扶专家指导组,多次深入每一所受帮扶园所进行实地调研和专业指导,形成“一园一案”的精准帮扶方案。为确保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还建立了整县帮扶工作“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评估”“一年一考核”的全过程督导评估机制。
在帮扶行动的推动下,119所受帮扶园的办园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园舍布局合理,活动区域划分科学,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安全设施及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大部分幼儿园配备了充足的玩具、教具、游戏材料及幼儿图书,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和学习、生活条件。通过送教下乡、派驻优秀教师、现场指导、联合教研等多种方式,我市充分发挥名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名师的传帮带效应,增强园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受帮扶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合理,活动形式多样,动静结合。区角活动与日常活动相融合,兼顾室内外,确保幼儿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正如一位幼儿家长所说:“现在,我们不再为孩子上幼儿园发愁了。在池州,无论城乡,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