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沧溪河
王熙炯
  一条河是一个村庄的灵魂。我家乡的沧溪河发源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西脉的莲花峰,绵延数公里,弯弯曲曲,潺湲穿过村庄后山神龙谷,一路西下,汇入中国最美“诗河”秋浦河。
  几番春雨过后,瘦了一冬的河水渐盈,沧溪河如少女般体态丰美起来。两岸青山夹峙,美如画屏。林子里的布谷鸟欢叫着:“播谷!播谷!”吹响了春耕的序曲!乡亲们在河中筑堰浚渠,围堰里的水依势涌进渠道,一路欢歌,雀跃田间。于是,村前的梯田里,戴草帽的老乡,木制的犁耙,健壮的牯牛,就组成了一幅最美最灵动的春耕图。之后,一行行整齐匀称嫩绿的秧苗,给梯田披上了绿色的地毯。绿葱的禾苗沐着阳光雨露、浴着河水分蘖、抽穗;在季节的风中,摇曳成金黄的诗行,诗行里跳动着我们甜蜜幸福的向往。
  夏天的沧溪河,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活跃起来的山间溪流,更以她的热情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儿时,与小伙伴们个个脱得光溜溜的,扑腾在清澈河水里,一会儿钻“水眯子”,观察水底世界;一会儿来个仰泳,肚皮朝上,四肢慢划,望蓝天白云,悠闲自得!无数条小鱼在身边游来游去,时而吻我的肌肤,痒痒的。几人游到一处,不约而同来场“水战”。双足“踩水”,挥掌向对方击水,水花四溅,嬉闹声一片……感到身上有些凉意了,纷纷上岸,又在银色的沙滩上追逐嬉戏,日光闪耀在我们娇嫩光滑的屁股蛋上。更大的乐趣莫过于捉鱼摸虾,或浅水处筑起“V”型鱼梁彀鱼,或深潭里置盆“蒙鱼”,或水草中捞小鱼小虾……既体验了亲近自然的快乐,又感受到劳动收获的满足。
  沧溪河不仅点缀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它更以一份温馨、一份美丽、一份灿烂、一份和谐,凝成母亲河特有的神韵!清澈的河水如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家乡的子民。每天天刚蒙蒙亮,河岸就沸腾开了,沉淀了一夜的河水更是清纯。从村庄到河边40余级青石阶上,往来穿梭挑水的乡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厨房拐角处,乌亮的水缸盛满清水,镜子一样映照着农家岁月。我有“三斤毛力”时,接过父亲肩上的扁担。扁担“吱呀”着我的少年时光,强健了我的体魄,磨炼了我的意志。
  村下首的浅滩好似天然的洗衣池,河水潺潺,波光粼粼。每晚月上树梢,“半边天”们端着洗衣盆来到河边的沙滩上,排成“一”字来洗衣。棒槌声像舞台上拉开序幕的鼓点,奏响了故乡河的小夜曲。清脆明亮的音符在河水中流淌,灵动着诗意;山谷和鸣,音绕山梁,空灵绵远。她们趁着这捣衣的时刻拉着家常、说着闲话,更多的话题是日常生活琐事,穿插着一些趣闻逸事。
  “将军岩”峡谷,一道拦水坝横亘其中,峭壁上悬挂着一条人工水渠,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乡亲们战天斗地的一幕幕生动壮观画面:悬绳抡锤打钎,劈山炸石,凿沟渠,垒石坝……小型水电站于1976年建成后,青山架线,绿水点灯,乡亲们从此告别了油灯岁月。1997年国家电网覆盖乡村,小水电站走进了历史。然而,它却始终走不出我的心里。
  时移事异,沧溪河撩开了美丽的嫁衣,惊艳出场,让世人为之惊叹。“神龙谷”的幽韵,“一帘幽梦”的梦幻、“神龟出水”的惊艳、“沧溪瀑”的壮观、“将军岩”的神话,无不让人怦然心动。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休闲康养,红火了农家,热闹了山村。
  沧溪河正日夜兼程,奔流不息,一路高歌。潺潺的流水,如纤细的柔肠,缠绵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养育着家乡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