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埋下科创“金种子”培育创业“生力军”
  □ 通讯员 孙梦晨 牛睿哲
  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从“0”到“ 1”的路曲折而艰辛,常会遇到技术、资金等难题。但在贵池,不少初创企业在“孵化器”中破解了“万事开头难”的瓶颈。
  近日,笔者走进坐落在池州高新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探究竟。刚一踏进这栋为初创企业“量身打造”的办公楼,创新气息扑面而来。
  “‘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处于初创期的优质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培育平台。”该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纪源介绍,这里的每一层楼都被分成一个个单元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空间,而企业需支付的租金远低于市场价格,如果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科技项目等,还可相应减免房租。目前,这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在孵企业63家。其中,今年新增入孵企业30家、毕业企业16家。
  为满足初创企业的发展需求,园区还配备了公共会议室、茶水室、休闲区等,供在孵企业免费使用,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以“保姆式”贴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访中,笔者走进位于该孵化器的池州华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荣建华带我们参观了这间规模不大但忙碌的生产车间。“这些是我们刚刚生产的产品,最近在全力以赴赶制订单。”荣建华说,公司主要生产应用于隧道、水利设施等防水防渗工程中的土工膜焊接机,今年10月落户孵化器,这里是他搬厂回乡的“新起点”。
  之前,荣建华在温州经营一家小企业,作为土生土长的贵池人,他始终牵挂着家乡,在考察选址时,他被贵池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所吸引,很快签约回乡发展。“刚刚起步,已经感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可以说,这个‘孵化器’是我们公司成长的‘沃土’,能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荣建华说,企业从“入孵”到“毕业”都会得到精心的照护,有了这些暖心举措,公司可以把节省的资金用于产品生产与创新。
  对于众多像荣建华一样的科技型“新生企业家”而言,“孵化器”为他们创立企业提供了强大推动力,让他们省钱、省事又省心,能够放下包袱全力干事,大胆迈开自主创新的步子,加快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再提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梧桐树下,凤凰自来。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一家又一家企业在“孵化器”中茁壮成长,创新的“种子”持续萌发破土、转化落地,新质生产力也由此孕育、孵化、勃发,为贵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更强劲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