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3日
卖货郎
陈洪柳
  皖赣两省三县结合,四周山高林密,群峰叠翠,一个个村落隐匿在山坳。
  民国初年,有一个卖货郎挑着货担,摇着拨浪鼓,走乡串户,汗水洒遍了每一条山路,足迹踏遍了每一个山村,深受千家万户妇女儿童的欢迎。
  那时的商人分两种,行商和坐商。坐商居家开店迎客,行商起早贪黑活跃在乡镇集市赶场。行商流动经营,卖货郎宛如挑夫,担不离肩,拨浪鼓代替吆喝,日用杂货,针头线脑是货郎担的售卖家当。
  卖货郎风雨无阻,披星戴月,摸黑走路,忍饥挨饿,有时到乡村农家投宿,有时只能栖身山野岩洞。战火洗礼后的一个小村落只剩残垣断壁,估计村民死的死逃的逃,造成了后来的人迹罕见的荒村。黑灯瞎火,夜宿荒宅总比荒野强,野外的野兽蚊虫危险系数高。
  荒宅虽破可遮风挡雨,抵御野兽袭击。破屋布满灰尘,到处是蜘蛛网和老鼠屎,阴森恐怖。猫头鹰等鸟叫声悲鸣。
  黑夜尽头是黎明,卖货郎露宿荒宅后,迎着朝阳又出发。不久遇到关卡,一群白军官兵奉命捉拿红军联络员,封锁了山口的交通要道。卖货郎出示了行商证,当兵的准备放行,当官的想给姨太太搜刮银饰品,故意刁难说,共产党的名字也没写在脑门,就算你不是,极可能替共产党通风报信,先关押审讯一番再说。
  经验丰富的卖货郎,只得花钱买平安,偷偷塞了一瓶花露水到当官的口袋。对方驴脸立马阴转晴,自圆其说,看你做小本买卖不容易,这次算了。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卖货郎,乡亲们猜测是不是意外没了。
  白军在山区围剿红军,双方损失惨重。白军疯狂抓壮丁补充兵源,红军也急需开展扩红运动,白军的野蛮行为导致红军总是吃闭门羹,无法推进。
  卖货郎的拨浪鼓又响起来了,关门闭户的百姓喜出望外。卖货郎做生意不忘做工作,利用乡亲们的信任拉家常,谈局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讲工农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是人民子弟兵,挨家挨户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入伍。
  乡亲们才明白卖货郎是中共地下党员,一直暗自发展自己的同志,借机掌握山势地形路况,这次不得不公开身份,消除百姓的疑虑。在卖货郎的解释劝导之下,扩红人数与日俱增,队伍迅速壮大。军报记者采写了“拨浪鼓拉出的大队伍”通讯报道,并配发了一幅卖货郎摇着拨浪鼓的照片,在全军引起轰动。
  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卖货郎已是新四军的侦察兵,他脱下军装,换上便装,挑起货担行走在日寇据点,施以小恩小惠,赢得“良民”赞誉,在日本鬼子的眼皮下传递情报。卖货郎熟悉当地乡土民情,与小鬼子斗智斗勇,善于野战夜战,屡次顺利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无疑是穿梭在敌后的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光荣负伤的卖货郎奉命退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他战天斗地操劳过度,去世火化后,骨灰里仍残留弹片!山河变色,天地动容。
  我们全家为祖父感到骄傲,父亲继承了卖货郎的衣钵,亦农亦商,农闲之余做点小买卖,骑着自行车收购山货。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不幸车祸身亡。
  吾辈当自强,珍惜好时光。我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电商服务站,足不出户替父老乡亲在网上售卖土特产。我在直播间摇晃着祖传的拨浪鼓,那是卖货郎的象征,吸引了百万粉丝,生意十分火爆,薪火相传,我为乡村振兴高声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