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2日
稻花香里好“丰”景
□ 记者张艺楠 实习生胡志鹏
稻谷飘香秋意浓,金黄农田映苍穹。9月10日,记者走进石台县小河镇莘田村石台县莘田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莘田粮油”)的水稻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在田野间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村民们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现场呈现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在农田不远处的大米加工厂内,成吨的“石台硒米”迅速从烘干机中流出,经过严格的加工流程,封装进袋,随即被运往山东、江苏等地。“今年我们种植了1100亩水稻。截至目前,仅是线上的订单量就已有2万多单,成交额达100万元,远超去年同期。”坐在电脑前,看着销售平台上的数据节节攀升,莘田粮油总经理倪淑燕感到十分满意。
近年来,莘田村抢抓“万企兴万村”机遇,与莘田粮油合作,推动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收割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多种农机设备逐渐成为“新宠”,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现在的莘田粮油已成为推动该村产业振兴的主引擎,石台县莘田村农产品种植项目(莘田粮油)也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典型项目(企业)。
莘田村位于小河镇西部黄湓河南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天然适合水稻种植。然而,从前的莘田村却饱受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低下,以及土地撂荒等问题的困扰。据莘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运杰介绍:“村里以前都是以农户自主经营模式为主,大家发展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村里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均年收入最低时不足5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转变始于2012年。
这一年,村民汪有德在原先德庆粮油加工厂的基础上,创办了莘田粮油。同年,在村两委的协调下,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了流转,并交给汪有德统一进行规模化种植。“现在时代不同了,按照原先的种植方式肯定行不通,还浪费了这么好的地块。”汪有德说。
流转土地、统一种植品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汪有德对公司的规划。然而,这条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土地流转遇阻、创业资金紧缺……都曾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莘田村两委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农业部门还对接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改善土壤和种植方式,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汪有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感慨颇深。最终,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莘田粮油成功完成全村2700亩土地的流转。与此同时,一批智能化、绿色化的农机装备陆续投入生产一线,实现播种、施肥、收割全程自动化。
“莘田粮油的落户,为村里解决了不小的难题,让我们这个‘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加工基地,也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杨运杰说,这些年,莘田粮油与莘田村集体深度合作,采取“公司+党支部+农户”经营模式,在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让附近群众享受“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实现村民收入与村集体收入双增目标。
“我们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对方需要多少我们就种植多少,并且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打响了‘石台硒米’品牌,也打通了粮食的销路。”汪有德表示,目前,公司每年可吸纳20余名新农人在基地稳定务工,人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
“新时代需要新农民,新农民必须掌握新科技。我现在都学会了操作新型机械设备和无人机飞播技术,在农田耕作变轻松了,收益也比在外务工高不少。”正在农田里忙碌的村民郭兴球开心地说。
莘田村产业兴旺是“村企携手、双向奔赴”结出的硕果。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莘田粮油将原有的粮仓进行扩建,添置了加工设备,为开发硒米酒、有机肥等产品提供了条件。“乡村里走出的企业有义务反哺乡村发展。”汪有德介绍,近年来,公司主动投身莘田村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治理等项目建设作出了贡献。展望未来,村企还将继续携手,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开发更多特色品种,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企业与村集体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企业稳健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杨运杰信心满满地说。
稻谷飘香秋意浓,金黄农田映苍穹。9月10日,记者走进石台县小河镇莘田村石台县莘田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莘田粮油”)的水稻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在田野间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村民们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现场呈现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在农田不远处的大米加工厂内,成吨的“石台硒米”迅速从烘干机中流出,经过严格的加工流程,封装进袋,随即被运往山东、江苏等地。“今年我们种植了1100亩水稻。截至目前,仅是线上的订单量就已有2万多单,成交额达100万元,远超去年同期。”坐在电脑前,看着销售平台上的数据节节攀升,莘田粮油总经理倪淑燕感到十分满意。
近年来,莘田村抢抓“万企兴万村”机遇,与莘田粮油合作,推动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收割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多种农机设备逐渐成为“新宠”,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现在的莘田粮油已成为推动该村产业振兴的主引擎,石台县莘田村农产品种植项目(莘田粮油)也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典型项目(企业)。
莘田村位于小河镇西部黄湓河南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天然适合水稻种植。然而,从前的莘田村却饱受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低下,以及土地撂荒等问题的困扰。据莘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运杰介绍:“村里以前都是以农户自主经营模式为主,大家发展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村里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均年收入最低时不足5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转变始于2012年。
这一年,村民汪有德在原先德庆粮油加工厂的基础上,创办了莘田粮油。同年,在村两委的协调下,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了流转,并交给汪有德统一进行规模化种植。“现在时代不同了,按照原先的种植方式肯定行不通,还浪费了这么好的地块。”汪有德说。
流转土地、统一种植品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汪有德对公司的规划。然而,这条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土地流转遇阻、创业资金紧缺……都曾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莘田村两委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农业部门还对接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改善土壤和种植方式,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汪有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感慨颇深。最终,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莘田粮油成功完成全村2700亩土地的流转。与此同时,一批智能化、绿色化的农机装备陆续投入生产一线,实现播种、施肥、收割全程自动化。
“莘田粮油的落户,为村里解决了不小的难题,让我们这个‘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加工基地,也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杨运杰说,这些年,莘田粮油与莘田村集体深度合作,采取“公司+党支部+农户”经营模式,在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让附近群众享受“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实现村民收入与村集体收入双增目标。
“我们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对方需要多少我们就种植多少,并且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打响了‘石台硒米’品牌,也打通了粮食的销路。”汪有德表示,目前,公司每年可吸纳20余名新农人在基地稳定务工,人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
“新时代需要新农民,新农民必须掌握新科技。我现在都学会了操作新型机械设备和无人机飞播技术,在农田耕作变轻松了,收益也比在外务工高不少。”正在农田里忙碌的村民郭兴球开心地说。
莘田村产业兴旺是“村企携手、双向奔赴”结出的硕果。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莘田粮油将原有的粮仓进行扩建,添置了加工设备,为开发硒米酒、有机肥等产品提供了条件。“乡村里走出的企业有义务反哺乡村发展。”汪有德介绍,近年来,公司主动投身莘田村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治理等项目建设作出了贡献。展望未来,村企还将继续携手,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开发更多特色品种,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企业与村集体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企业稳健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杨运杰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