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21日
香飘飘的“中式汉堡”
  □ 记者 王晶晶 钱培
  8月16日,清晨5点左右,沉睡一夜的池城开始苏醒。
  在主城区长江南路与和谐路交叉口,10余家早点摊一字排开。熟悉而亲切的烟火气里,吆喝声夹杂着匆忙的脚步声,一个个“上班族”从这里拎起早餐疾步离去。
  “来份肉夹馍!”“好嘞!”在这一众摊位间,一个肉夹馍摊位尤其惹眼,摊前总是排满了顾客。
  循着小麦和烤肉诱人的香味,走近摊位前一看:滋啦作响的铁板上,随着铲刀翻动,一串串里脊肉被烤得焦香四溢,一片片生菜被煎压得油亮鲜翠,嫩黄的煎蛋在抬起的铲刀里微微颤动。只见摊主左手托馍,右手快速刷着酱料,并灵巧地往馍里夹里脊肉、煎蛋、生菜、土豆丝等。很快,一个只需6元的“中式汉堡”就到了顾客手中。
  摊主是一对“80后”夫妻,丈夫刘君、妻子夏秀娟是贵池区唐田镇人。夫妻俩每天早上推着小车来这里摆摊,一天能卖出近200份肉夹馍,营业额近1200元。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2012年,夫妻俩结束了外地打工生活,回到池州卖肉夹馍,刚好城市管理部门规划了这一片路边摊场地。于是,他们就把肉夹馍摊设在这里。
  为了确保口感纯正,刘君拒绝购买半成品加工,从酱料、配菜到肉和馍,都坚持手工制作。每天下午,刘君将鲜嫩的里脊肉手工切片、腌制,凌晨2点准时起来和粉发面,4点半妻子夏秀娟起来做馍,5点刘君去菜市场采购新鲜的食材,妻子开始出摊,大约要忙碌到9点半才能收摊。
  刘君说,目前摊位的熟客已经积累了两三百人,有的顾客宁愿等半小时也要吃到这口美味,排队高峰时有近20人。而这10多年的摆摊生活中,他们做了80多万个肉夹馍。靠着做肉夹馍,他们夫妻俩在城里买了房。
  “我吃他家的肉夹馍四五年了,每次来不用开口,老板就知道鸡蛋要煎嫩一点,不要土豆丝!”顾客张志伟一边吃着肉夹馍,一边笑着说。
  “下学期开学,我们争取一早上摆两处摊。先在女儿学校附近摆摊到7点,再转到这里卖肉夹馍。”夏秀娟说。
  晨曦中,早点摊遍布街巷,锅碗瓢盆交织成城市生活的序曲。氤氲的烟火气升腾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为城市带来美味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