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03日
去年下半年,池州高新区创新孵化中心开门迎商,短短一年时间已引来20多家企业入驻——
阮征:“保姆式”孵化助企业“破壳”成长
□记者汪玉
  走进池州高新区创新孵化中心,在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党建会议室、青创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多功能茶水间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在一面以“科技无界,领航未来”为主题的文化墙上,罗列着一家家入驻企业的名称及其创新成果,呈现出浓浓的科技氛围。
  “池州泓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月2日入驻;池州庸正科技服务有限公司,5月16日入驻;安徽九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月15日入驻……在文化墙前,该孵化中心运营负责人阮征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入驻孵化中心的企业,他说:“到今年年底,这面可以容纳50多个证书的展示墙,将会被我们孵化的企业填满。”
  阮征今年31岁,一年多前辞去在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池州,带领团队参与运营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他看来,家乡池州不仅是一座宜居城市,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也非常适合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说干就干,仅仅用两个月时间,经过整体改造的全新孵化中心就开门迎商。“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提供从招商到运营全链条一站式服务。”阮征向记者介绍,以前孵化中心只有2家入驻企业,现在已增加到20多家,运营团队为这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报、财务、法务管理等方面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所有相关业务发展的技术支持。
  吴超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多年后,2021年回到阔别十余载的家乡创业,成立安徽千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立足高新区,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集遥感测绘服务、三维可视化空间信息设计、互联网地图、信息化地理数据平台软硬件研发运维及行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产品服务。
  “以前,我们憋着一股子劲,但总感觉没有施展的空间。”吴超说,公司入驻孵化中心后,不仅办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申报行业资质、科技型中小企业、三体系认证以及申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方面也能获得专业团队的支持。如今,公司已连续两年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成功申请到2项国家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权。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企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他们已拥有一个由10人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和近20人组成的实施服务团队,预计年营业额将达500万元。
  在该孵化中心二楼,李磊正忙着带领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他所经营的安徽文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入驻这里。“在这里,我们实现了从传统实体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李磊讲述着“搬家”带来的种种好处:整洁美观的办公区域可以“拎包入住”,房租和水费全免;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孵化中心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公司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目前正积极申报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希望通过我们提供的专业服务,孵化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点燃创业者的激情,让他们在池州发展得更好。”阮征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