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2日
回忆当年刻钢板
梁学刚

  1991年夏天,我从师专毕业,分配到家乡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当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学校安排我教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走上了从教之路,时年二十岁。

  上课不到一个月,教另外两个班化学的宋老师同我商量,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学习任务繁重,教学也必须抓紧,按照惯例,初三学生每月要进行一次考试——俗称“月考”,学校考虑要大力培养新教师,这次试卷的出题与印制由你承担。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欣然应允下来。出题并不难,从历年使用的初三化学试卷以及各种辅导资料中精选一些试题,再进行一些变化,即可完成。可到了印制这关,可难住了我。

  印试卷要先刻钢板。从教务处领来钢板、铁笔和蜡纸,宋老师教我如何刻钢板。刻钢板就是刻蜡纸,把蜡纸铺在一块钢板上,用特制的铁笔将要印的试题刻在蜡纸上,刻好后把它放在油印机上进行印刷便行。在钢板上刻蜡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半透明的蜡纸,比一般书写的纸还要薄,下面垫着有细密花纹、如同钢锉一样的钢板,再用像钢针头一样的铁笔在蜡纸上刻字。由于蜡纸薄如蝉翼,用力轻,蜡层刻不掉,油墨透不过,印出的试卷字迹模糊不清;用力大,就会将蜡纸刻破,整张蜡纸就会报废。因此,刻字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一笔一画都要用力均匀。甚至,有时要屏住呼吸,生怕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前功尽弃。

  第一次刻钢板,多少有点紧张,刚刻了两道试题,右手一抖,铁笔划破了蜡纸,整张蜡纸只得报废,没办法只好到教务处再领一张。教务处主任朱老师是个非常“抠”的人,从他那领一张蜡纸,啰嗦了半天,说这蜡纸贵着呢,一张要好几块钱;现在学校经费紧张,一切开销都要精打细算;刻钢板要小心谨慎,不能三心二意等等。好不容易再领来一张蜡纸,重新操笔刻字。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一张试卷即将大功告成时,最后一题却出现了失误,蜡纸又刻破了,辛苦半天前功尽弃,回想朱老师“刻薄”的话语,我真是沮丧至极。再去讨蜡纸又怕听朱老师说闲话,一筹莫展之际,宋老师从家中拿来以前节余的蜡纸,才解了燃眉之急。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刻起来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第三次终于顺利完成,只觉得手指僵硬胳膊发酸。

  刻好钢板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油印试卷。有的学校条件好,有专门负责油印的老师,你只要将刻好的蜡纸交给油印老师,交代印制份数,第二天就会把印好的试卷交到你手上。而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油印老师,都是自己刻自己印。推辊子印试卷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先是调墨油,煤油加少了,油墨稀释不开,漆黑一片,分不清眉毛胡子;煤油加多了,洇成一团,汪成一片,犹如酒精里掺多了水,还是稀稀烂烂混沌不清。再是推辊子,轻重要适度,用力要均匀,否则,印出的试卷有的地方“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给人感觉模糊不清,不堪入目。另外,推、提、掀、压,几个动作要一气呵成,速度才上得来。油印试卷要心灵手巧,稍不注意,油墨可能涂抹到手上、脸上、衣服上,而且很难清洗。做事毛糙的人一出油印室就成了唱戏的花脸,会惹来师生的笑话。

  经宋老师技术指导,加上自己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我很快掌握了刻钢板、印试卷的各种技巧和门道,印制出来的试卷布局合理、字迹工整、卷面清晰,深受学生好评。后来,学校举行几次刻钢板比赛,我都获得过好名次。

  时光荏苒,刻钢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青灯黄卷的从教岁月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