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28日
小涟漪
史春培
  临近中考前,市里对初三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要求学区内校际之间互换监考,我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去了距我们学校六十余公里的一所中学。课间在办公室休息时,一位年轻的老师递给我一份报纸,边给我倒水边说:“看到报纸上的名字,感觉一定是你,于是就留起来了,我还给学生读了您的作品,真好!”
  时间过去了好久,可这件小事一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清风明月般流淌在心间,一些细碎的过往就在它潺湲的节奏中渐渐苏醒。
  小时候,我们乡北部的几个村种的都是水田。五月末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听说插一亩稻秧能挣四十元钱,心里像撞进了一只小鸟,再也无法安宁。那时,一元钱能买两本日记本,一支钢笔或者五本小人书,如果我能挣上十元钱,就意味着将要享受一段“挥金如土”的日子。星期天,跟伙伴董北、小梅一商量,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去了红石村。遗憾的是,大多雇主都嫌弃我们小,不肯用。许是小梅焦急的眼泪起到了效果,一位面相慈善的老大爷终是摇着头留下了我们。没有靴子,光脚站在水田里猫腰弓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可为了那红红的十元大票,还是硬挺着往下坚持。插完秧计算插秧面积仅半亩,平均下来我们每个人还不足七元钱!那种期待在膨胀后干瘪的失落可想而知。意外的是,老大爷竟给我们每人十块钱,还夸我们是好样的。
  我跟颖子的关系是真好,好到放学了直接背着书包去她家,让一个邻居小伙伴给家里捎个信就成。颖子的父亲在乡政府上班,家里条件自然相对好一些。那次去颖子家,刚好她家里有客人在,晚饭时,颖子妈妈让我俩跟着一起吃,颖子说什么也不干,非要拉着我先去别处玩,说等客人走后让妈妈召唤她。我能说什么呢?只好听她的。待客人走后,坐在满是好菜的饭桌前,颖子笑嘻嘻地对我说:“这回就咱俩了,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生活沾染了麻烦,不得不求助于人,走投无路时想到了贾姐,她果真全力以赴,让事情出现转机,给了我山重水复后的豁然开朗。
  为了表达我真挚的谢意,过节时给她买了份小小的礼物,结果她百般拒绝,说我们之间是纯粹的情谊,不想在其中添加任何世俗的因素。推推搡搡中,我们都落下泪来。最后她勉强收下礼物,前提是我必须从她的衣柜里选一件喜欢的衣服带走。遇到值得纪念的好日子,我总喜欢穿那件她送我的红衬衫。
  越来越觉得,时光像顺流而下的河水,不容人仔细端详,就一个波浪撵着一个波浪滚过去了。母亲曾说,人年岁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其实,时光哪里有快慢之分?它一直都保持着自己固有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向前流淌。在这匆匆流逝的岁月里,幸好有这些如涟似漪的小温暖、小感动在,他在细枝末节间流露出的善意,看上去那么微不足道,却又是那么的感人心怀。
  有位作家说:“小,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次轻轻的援手、一回默默的关注、一句深深的表扬、一个冥冥的懂得、一份惺惺的珍视,能让我们心有所触、情有所动的,恰恰是这一件件小事儿。它们如露珠、似萤火,露珠没有珍珠明亮,却用难得的湿润滋养了心灵的土壤;草萤没有火焰热烈,却以独特的光亮明净了精神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