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1日
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依托一“河”一“站”,盘活存量资产,丰富产业业态——
水韵牌楼入画来
□记者陆寒芳
  初夏时节,漫步青通河牌楼村段,悠闲觅食的白鹭野鸭,彩色干净的休闲绿道,妙趣横生的艺术墙绘,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具象化,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近年来,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牌楼村位于青阳县城南郊,东临青通河,南望莲花峰,境内阡陌纵横,是一个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村。一直以来,村民收入来源以水稻、油菜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以前也有村民办过农家乐,但人流量不行,最后没办下去。”牌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项志宏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变化源自一条河——青通河。青通河是青阳县的母亲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2021年,青阳县开工建设青通河沿线环境整治及休闲绿道项目,谋划以绿道串联起青通河沿线东九华旅游度假区核心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九华秘境风景道。
  作为该项目配套工程,蓉城镇投入288万余元,对牌楼村沿河3个村民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建设村口景观文化围墙、村民活动广场、沿河道路污水和雨水沟、绿化亮化配套设施等。“你看沿河这些围墙,设计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元素和河道自然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项志宏介绍。
  整治工程一开始,因少数村民不理解,进展并不顺利。“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白天人不在家就晚上去,用了1个月时间统一了村民的思想,整个工程在2个月内顺利完成。”
  沿河村民组人居环境的蝶变,潜移默化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蓝色绣球、粉色月季……村民汪艳芬的庭院是村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牌楼村好起来了,我们房前屋后也要跟上。院子里种种花草,既愉悦自己,也愉悦大家嘛。”汪艳芬说。
  牌楼村也趁势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今年以来,我们还以‘两线带一面’,即青陵县道沿线、青通河沿线带动牌楼整村,推动全域人居环境提升,打造魅力牌楼新名片。”项志宏说。
  民宿产业乘势兴起
  村庄环境不断提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气越来越旺,一些村民抓住机遇办起了民宿,王胜华就是其中一位。
  外出务工多年的王胜华,2019年底就计划回老家经营民宿。几年时间,虽经历了疫情对旅游业的巨大冲击,但王胜华坚定投资信心:“这几年,我们村变化越来越大,发展民宿潜力巨大。”他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将自家老屋后的荒坡地打造成了一座中式园林民宿——官坡山居。
  小桥叠水,亭廊水榭,曲径通幽……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官坡山居,自今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日均客流量百余人次。“目前,我们有14间客房,平时入住率在85%左右。”王胜华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官坡山居客房爆满,虽然聘用了十几位村民,但忙的时候他和妻子也要临时上阵当服务员。
  牌楼村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也吸引了外村人来投资。位于青通河畔的后山别院,是一家上海小洋楼风格的民宿,环境幽雅,设计精致,不少年轻人喜欢到这里休闲打卡。
  后山别院创办者汪卫华来自青阳县新河镇,在上海经商多年。她告诉记者,这几年,每次回乡探亲看到家乡越变越好,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来牌楼村前,我也考察过不少地方,最后还是选择这里。这里山清水秀,发展空间大。”汪卫华说,后山别院自年初试营业以来,已接待市民游客近7000人次。
  随着今年4月26日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牌楼村的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池黄高铁九华山站就在家门口,人流量大了,我们民宿产业发展前景肯定越来越好。”王胜华已经开始着手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明年1月对外营业,届时官坡山居客房将增至25间。“目前,全村已有8家特色民宿对外营业,4家正在建设,还有4家正在筹备。”项志宏说。
  水韵牌楼呼之欲出
  “村干部能力的天花板,决定着一个村发展的天花板。”采访中,项志宏常提到这句话。他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速发展,这对过去多与一产打交道的村两委班子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强化服务理念,既要不过多干涉民宿经营,同时也要为经营者排忧解难,引导大家规范经营、特色发展、提升品质。”项志宏表示。
  汪卫华告诉记者,自到牌楼村办民宿以来,村里就与她保持联系沟通,“像之前我们反映停车位不足,没过多久,村里就利用空闲地新建了一批停车位。”
  牌楼村位于九华山站前,不仅是青阳县旅游门户,还承载着东九华区域旅游集散功能。“不同于其他村想着怎么把人引过来,牌楼村现在人流量有了,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人留下来。”项志宏说。今年3月份,牌楼村入选全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全村迎来重要政策机遇。
  已流转700余亩连片农田,开发乡村五彩田园观光体验项目;利用1000余亩林地发展林下黄精和青梅,建设农特产加工包装和物流中心,开发牌楼特色伴手礼;利用在建的全省单体面积最大原位3D打印建筑,打造相逢湾休闲驿站;依托沿青通河一线打造沿岸和水上游乐景观,发展民宿集群……牌楼村立足自身资源,以“政府平台公司+强村公司+运营主体”模式,盘活存量资产,丰富产业业态,正一步步将“站前集散地、水韵新牌楼”蓝图变实景。
  “我们将结合精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发挥旅游集散功能,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将牌楼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乐购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村。力争到202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项志宏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