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29日
“如果找不到生活的答案,就去看看这个世界”
□ 王维砚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宣布放7天春假,敦促学生“去赏花,去恋爱”;湖北利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春假两天,加上清明节假期,可以连休5天……据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近日,多所学校“放春假”的新闻引发网友共情,纷纷表示实名羡慕。

  其实,这并非学校首次尝试为学生增设春假。此前,浙江杭州已推出中小学春秋假改革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高校也在推行春假制度,鼓励学生出游赏春。

  放春假并非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随心之举,而是有着明确的政策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规定,“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这些政策和依据,让各地探索春假的步伐迈得更有底气。

  惜春、探春、咏春、赏春,从古至今,春天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的幻想。一个关于孔子春游的故事家喻户晓:2000多年前的一天,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等学生讨论理想,当别人都在谈论关于治国、富民、礼仪方面的宏图大略时,曾皙的志向却是“我想去春游”——“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对此大加赞赏,这段师徒间的对话也因此成为千古佳谈。

  体验“暮春者”之乐,饱含古人朴素的浪漫情怀,也是孩子们心之所向。杭州当地春假改革方案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春假,可以让孩子舒舒服服睡上几个懒觉,也可以快快乐乐地去游西湖,因为四五月的西湖是最美丽的。这份“懂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互相击掌,热情相拥。

  不久前,话题“走遍了课本封面”冲上热榜,大家在短视频平台给自己拍下的美景“套上”课本封面,以此记录生活。当镜头里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邂逅,不仅让美景更加具象化,也让锦绣河山增添了几分书卷气。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春假为孩子们提供了走进课本里的山川湖海的机会,教育在这一刻形成了从纸上学到脚下行的循环。同时,亲近自然、参加劳动、体验生活本身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教室,沐浴春光、走进大自然,在山涧、森林、田野中见自己、见万物的意义不容小觑。在大自然的辽阔中,孩子们的情感得以滋养、身心得到放松,重返校园后,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象牙塔之外,不少身处职场的上班族也在热切期盼春假。一方面,孩子们放了春假,想要春游离不开家长陪伴,职工家长有“陪玩”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随时在线”的职场人也确实需要暂时“离线”的假期,在大好春色中重拾轻盈的人生。

  有人说,如果找不到生活的答案,就去看看这个世界。“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体会沐春者之乐,感受春天的治愈力量。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