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26日
“空中教研”同频共振探索信息科技教学新样态
——2024年安徽省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池举办


  □ 记者 唐馥娴

  为做好我省2024年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工作,提升各地市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质量,3月20日至21日上午,2024年安徽省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各地市、县(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骨干教师150余人参加了线下观摩研讨。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池州市教学研究室承办,贵池区教体局、贵池区秋浦小学协办。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展示、现场磨课环节采用钉钉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全国进行全程线上直播,近3000名教师线上观摩直播。

  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半。20日上午为会议环节,会上,全省各地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分别进行了信息科技教育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20日下午为实验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答疑环节。贵池区秋浦小学孙燕老师带来一节《“灵”动海报我设计》展示课,从学校征集校园文化艺术节宣传海报的信息入手,引导学生在线探究海报相关知识、自主创作“校园文化艺术节”宣传海报,先提出问题假设,再设计研究方案,最后开展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信息科技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池州市第十六中学王灵芝老师执教《探秘互联网“快递”》。众所周知,网络协议的原理知识抽象难懂,然而王灵芝通过数字快递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字的传递过程,进而引出网络中信息是如何发送与接收这个问题。接着通过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协议的工作原理。课堂上,她鼓励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她还鼓励学生查看自己电脑中的协议,尝试通过修改电脑中的协议解决电脑IP地址冲突问题。

  精彩的展示课结束后,在沙龙式评课环节,来自安徽省各地市的教研专家们畅所欲言,对两节课内容的整合、教学形式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操作等进行剖析和点评,他们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专家们专业的理论知识、独特的思维见解,让现场气氛热烈、掌声迭起。

  在现场答疑环节,参会教师们踊跃发言,纷纷就“信息科技课标关键问题解决”提出困惑,并得到省教育专家的一一解答。参会教师一致表示,获得了新思路,有了明确方向与努力目标,回去后,他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把提升信息学科素养落到实处,成为真正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师。

  21日上午,在总结会议环节,全省各地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再次齐聚一堂,研究和部署2024年全省信息科技教研工作。

  科技教育是学校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指导基本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省聚焦信息科技教研工作,在强化科技课程育人功能、探索拔尖人才培养途径以及推动各地市加强中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研究和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市密切跟进,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围绕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方面,立足本市实际积极推进教研工作,学习借鉴上海正在研究的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并融合长三角教研课题,开展跨省市特色项目研究。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学习借鉴湖州市在教育教研教学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申报并组织实施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课题《以“学在湖州”品牌建设助推池州市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落地见效》;由市教研室申报并予以立项的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智慧化STEAM项目赋能课后服务的实践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我市各地各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秉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线,创新科技教育方式,努力打造“夯实课堂体系、彰显科技特色”的科技教育新样态。其中,贵池区杏花村实验学校、青阳县杨田中心小学、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等结合校情,将科技教育融入课后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品类,也使课后服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智慧支撑,融合跨学科优势,立足课堂教学,以科研课题研究和科技实验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进全市科技教育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