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04日
杜村乡:
公益岗助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

  □ 通讯员 杨桓 胡昊双

  “前几年,我在外地务工,随着年纪增大,干不动重活只好回村,家里就我一个人,村里了解情况后就给我介绍这个公益岗,在‘家门口’干活就能拿工资,我心里很满足!”提起这份新工作,杜村乡上峰村村民杨忠国露出了笑容。

  乡村公益性岗位是为了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实现共同富裕而设立的工作岗位。杨忠国现在的岗位是光伏站的管护员,主要负责打扫、清洁光伏面板等。上峰村村级光伏项目于2016年建成,每年收益4万余元,扣除一定的运维费用后,剩余的资金可用于本村公益岗位支出、土地租金、运维管理费用、奖励补助、村级小型公益事业支出等。

  近年来,为持续增加脱贫户收入、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杜村乡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部分脱贫人口(含监测户)就业难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全乡11个村均设立了乡村公益岗,在岗村民各司其职,积极投身村容村貌、治安联防、公共服务等工作,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我们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脱贫户家庭情况安排公益岗位,将村里道路管护、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分责任段安排给他们,让他们农闲时有事做有收入,并将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列入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确保脱贫户真上岗、真就业。”上峰村党总支书记刘鹏说,该村还对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不能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进行及时调整,做到公益性岗位有岗、有人、有事、可管,激发困难群体通过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方式在促进乡村治理的同时,也把乡村逐渐打造成天蓝、水清、地绿、民富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