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19日
珍珠热销,嫁接工人月收入万元

  □ 记者 汪玉

  随着珍珠价格上涨,珍珠嫁接工作成为不少人眼中的高薪职业。在池州,一名合格的珍珠嫁接工,能日入500元?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进行了探访。

  春节前,贵池区秋江街道莲台村的千亩水塘上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有的播撒饲料,有的整理河蚌。记者走进水塘边的植蚌车间,聚光灯下,珍珠嫁接工人戴着手套先固定河蚌,在一套精细工具的配合下,撬壳、切割、植入,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十分娴熟。

  “原来的植入技术,仅植入细胞膜,没有珠核的支撑,成长需要3年时间,而且珍珠的成圆率较低。现在我们改进了嫁接技术,提高了产量,也提升了质量。”“90后”的鲍倩倩是池州市踏脚湖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继承父业。她告诉记者,为提高珍珠蚌的产量,他们组织团队对植蚌技术进行更新,如今每个母蚌内可以植入30至40颗肉核。成品珍珠蚌被投养到合适的水域中,只需经过一年半时间,便可生成符合出售规格的珍珠。

  鲍倩倩的植蚌车间生产出的成品蚌,除了投放到自家养殖场外,还吸引不少外地客户前来订购,一度供不应求。大量的产品需求,让珍珠嫁接工成为“香饽饽”。

  当地村民陈红霞早年在浙江务工,2019年来到鲍倩倩的植蚌车间工作,20多年的珍珠嫁接经验让她成为众学徒的师傅。“做这一行需要较高的专注度,手要快更要稳,一旦学成出师,收入就不会低。”陈红霞说,在这个不大的车间里,她先后带过1000余名徒弟,很多学徒是从美容、房产销售等行业转行来的,有时是夫妻二人一起来学习。

  章中是一名“00后”小伙,不久前学成出师,当下每天收入超过500元。他向记者分享了珍珠嫁接流程:一人负责子蚌的部分组织切割,开蚌切割组织时,需要极快的手速,还要算好时间以保证切割后组织的湿度。切割完成后,另外三人则要配合将珠子与组织组合成的肉核植入到母蚌中。

  在植蚌车间,记者还发现一名特殊的学员。37岁的宝妈王梦娇是一名听障人士,一年前,她改行前来学习植蚌。“她非常聪明,仔细观察我们的手法,有不懂的就通过打字和我沟通。”陈红霞谈及这名爱徒非常得意。经过3个多月的摸索,学成出师的王梦娇在附近养殖场顺利找到工作,月收入过万元。

  专业的珍珠嫁接技术,助力鲍倩倩的养殖场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具备养殖能力,还在种蚌源头生产和成品珍珠深加工上,逐渐实现公司化运营。“希望各位师傅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珍珠嫁接技术的公司化标准,我们还打算从旅游体验上下功夫,开设珍珠饰品手工制作体验课等。”鲍倩倩说,池州养殖珍珠历史悠久,有了新技术的加持,这个行业未来可期。

  小小珍珠,正在串起大大的产业链。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养蚌水域达2万余亩,年产值超过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