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0日
百荷园社区的“民情日记”不仅记录着居民的急难愁盼,也彰显了社区干部的使命担当 ——
141条“民情日记”见证为民初心
  □记者钱雪梅
  踏进百家门,方知百家情。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以“民情日记”为载体,大力开展“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把居民所需所盼记在本子上、挂在心头间、落在行动上,深入解决关乎群众安危冷暖的一件件实事,用心用情写好“为民文章”。
  “芙蓉南苑1号楼有只流浪犬,居民很害怕不敢出门,及时联系城管人员进行处理。”“人行宿舍4号楼居民反映,小区窨井盖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电厂小区公共车棚有‘僵尸车’长时间占用车位,需要清理。”……
  打开百荷园社区的“民情日记”,一件件民生需求清单映入眼帘。这里不仅记录着辖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也见证着社区干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
  “王阿姨,今天天气不错啊,晒了这么多香肠。”“郭伯伯,今天买了不少菜呀,家里来客人啦?”徐玫玫是该社区党委副书记,1月5日,她忙完手头工作后,麻利地换上平底鞋、揣上一支笔、带上“民情日记”本,来到电厂小区和老人“唠嗑”。不一会儿,徐玫玫就在聊天中收集到一条民情:电厂小区5号楼车棚集中充电桩一直发出滴滴声,影响居民休息。随即,她将这一情况记录在“民情日记”里,并备注“走访发现”“人居环境”。
  记者看到,这本看似普通的“民情日记”,实际上分类非常细致。工作人员将收集来的民情按照“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矛盾调处、关爱帮扶、应急处置、物业管理”分类记录,然后按“即办件、待办件、上报件”分类解决、推进。对于收集的途径,也分别备注为“走访发现、群众反映、上级交办”等。
  徐玫玫介绍,百荷园社区所辖小区大多为老旧小区,住户以老人居多。为更好地了解民情,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就发动社区工作者、共建单位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开启“脚板走访”,深入辖区各小区“走走”、和群众“唠唠”,在家长里短、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收集民情。截至目前,社区已收集到民生需求141条。
  “民情日记”收集的民生所盼如何转化成民生实事?永胜巷“小青砖换防滑砖”就是一个实例。
  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昔日破旧不堪的永胜巷迅速“出圈”,成为功能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的历史新街区。然而,最近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巷道狭窄,有些路段长期背阴,公共主干道上的小青砖容易长出青苔打滑,居民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永胜巷大部分住户是老人,一旦滑倒就很危险。”“民情日记”收集到百姓反映的这个问题后,百荷园社区党委书记唐甜意识到事情的急迫性,将其作为重点“上报件”进行协调对接。随后,市住建局、市重点办、贵池区行政执法局等多部门经现场踏勘,明确各部门责任并迅速安排项目资金、制定了改造施工方案。2023年10月25日,施工队进场,将仿古小青砖更换为防滑地砖。看着施工人员开始更换地砖,居住在此的老人感到非常安心。1月5日,当社区工作人员再次上门走访时,82岁的老人金桂枝说:“以前我整天都呆在家里,出门怕滑倒。现在好了,出门晒太阳也不用担心了,这砖更换是真的好。”
  记者了解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百荷园社区在收集到的“民情日记”中选出一批群众关心、迫切需要解决且需多部门协作的“大事”作为重点,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真正把民情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问题:消除百荷步行街屋檐红砖掉落的安全隐患、更换电厂宿舍4、7号楼破损管网、为芙蓉苑小区1号楼车库加装电表解决“飞线”问题、为百荷南苑小区12栋楼安装144盏楼道灯……此外,社区加大民情梳理力度,对各类民情分门别类进行办理。截至目前,141条民生需求已经全部办结。
  “‘办结’不代表‘完结’,我们仍需以居民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同、高不高兴、拥不拥护、支不支持、答不答应’来衡量办理效果,特别是关爱帮扶类‘民情日记’,要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唐甜如是说。
  翻看百荷园社区的“民情日记”,记者发现,这里还详细记录了很多暖民心的感人故事:帮助照看摔断手的老人、为瘫痪老人买药、帮助老人交医保……一直以来,百荷园社区坚持按照“去了就要问,问了就要记,记了就要办,办就要办好”的原则,在访民情、解民忧的同时,将每一件暖民心的小事进行详细记录。“对于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来说,一次小小的帮助,或许就可以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唐甜说,“民情日记”不仅仅是一个“小本子”,更是赢得民心的好册子,希望能用日复一日的真心服务“焐暖”民心,让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多元化服务水平,真正达到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