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巢暖引得“雁”归来
——石台县全面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
  □ 通讯员 江雪飞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筑巢引凤”,发展“归雁经济”,持续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提质增效,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县。
  “礼包集成”助力返乡入乡人员“能创业”
  进入冬季,随着各类农作物收获归仓,农村开启农闲模式,但在石台县丁香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内却是一派冬忙场景,附近村民在这里加工冬季服装,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成了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几年,石台县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让越来越多创业者返乡圆了创业梦,带动了一方乡邻增收致富。先后推出多个“政策扶持礼包”,《创业石台行动实施方案》《石台县促进硒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石台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扶持奖补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从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等方面,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潜能。不断升级“政务服务礼包”。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等事项“一网通办”,建立县、镇(乡)两级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91.93%。截至目前,全县在业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17万户、同比增长6.9%。同时,持续强化“金融助力礼包”。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会”“金融五进”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8.39亿元,提供续贷过桥资金8234万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65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67万元。推出“人才贷”“硒品贷”“亩均英雄贷”等金融产品12种,发放贷款8675.6万元。
  “人才集聚”吸引返乡入乡人员“来创业”
  12月1日,新建成的瑞昶硒源康养度假酒店与18名回乡青年举行集体签约仪式,这是石台吸引返乡人员“来创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台县先后与国际硒研究学会、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专业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省级富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富硒功能食品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拓宽渠道引才。截至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43人,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石台名师”评选活动,评选出县级文旅、农技等领域杰出人才17名。投资7.8亿元高标准推进“1+8”乡村振兴创业园区建设,安排30%的场地供创业群体免费入驻,共入驻企业59家,带动就业近4000人。创成省级青年创业园1个、市级创业示范园4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示范园”创建名单。
  同时,搭建平台用才,常态化举办“创业大讲堂”“周六创业课”等活动,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420余人。选派88名科技特派员、95名科技指导员,选聘8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成立16支科技志愿服务队,为返乡入乡创业群体示范推广新品种29个,突破新技术、新工艺27项,助企增收4543万元。建设技术工作站4家,签约技术人员45人。截至目前,培育技术研发中心19家(其中省级6家)、市“322”产业创新团队4个、市乡村振兴创新团队4个,建成省级富硒产品质检中心。
  “产业集群”激励返乡入乡人员“勇创业”
  石台县立足“富硒、负氧”两大特色资源,以富硒氧吧小镇、天方慢庄小镇、大演硒茶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为核心,围绕丰富业态、完善设施、助农增收三个方面,建立园区景区带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整村推进等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集观光、采摘、农家乐、民宿、农旅研学基地于一体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有“中国富硒第一村”之称的大山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养生度假、康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80后”王光热就是其中一员,他辞去外地工作,返乡创业,开起了珍硒山庄民宿,生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目前,全县拥有旅行社11家、精品旅游民宿57家、农家乐336家。
  同时,聚焦富硒农业产业,定向招引特色农业企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利益共享共赢。投产运营硒米三产融合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东隆汇泉富硒矿泉水等项目。全县共培育茶叶、粮油等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800余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主体30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以往,外出务工是石台人的重要收入来源,如今,越来越多的在外游子选择留在家乡创业,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人才短缺问题,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