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春来潮涌东风劲“万马奔池”正当时
—— 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万马奔池 博创未来”百名博士池州行活动中,青年博士们参观池州学院家风文化馆。 通讯员 池组宣 摄
  □记者 韩磊
  今年3月,万物逢春,2023年池州市人才“缤纷周”活动拉开大幕,“宾至日”“菁英日”“助企日”“工匠日”“帅才日”“引才日”“校园日”7个主题日精彩纷呈。池州张开怀抱诚邀天下英才共成长。
  从初夏到深秋,18场人才招聘夜市&创业市集活动在每个周五晚准时相约,216家次企业、5000余个就业岗位“摆摊”招聘,2000多名求职者实现梦想。大家点赞“我的家乡真好!”
  时间来到12月,尽管寒意袭人,但“海聚英才 智绘池州”2023年海智人才池州行、“万马奔池博创未来”百名博士池州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开园等“重头戏”轮番“登台”,让池城的冬天“热力”十足,充分展示出池州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
  …………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注重发挥人才引领发展作用,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努力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大幅提升、结构更趋合理。近三年,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2支,新增大学生和技能人才4.53万人,为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广开才路,诚意满满聚英才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于人才的渴求,池州也从不缺诚意。
  纵观这些年,我市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坚持以“放权、松绑”为核心,着力破解瓶颈制约、释放改革红利,不遗余力拓展引才聚智渠道。
  从政策上看,不断迭代升级是我市一大亮点。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推动人才政策从1.0版到4.0版优化升级,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尊才、爱才、留才、用才的决心和诚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各部门配套制定实施细则类人才政策文件10余个,政策覆盖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含金量高的“1+N”人才政策新体系。
  瞄准经济主战场,根据企业实际,我市拿出一系列引才聚智“新菜单”。
  比如:调整优化人才ABCD分层分类认定体系,将薪酬待遇作为人才认定的标准之一,创新建立产业人才举荐制度,把人才认定权交给企业,对企业认可的人才给予相应待遇。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的方式,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首批遴选12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还比如:创新编制使用方式,定期更新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即来即保”。“池州给予人才的支持力度是实打实的。”舒海生教授曾任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已是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科优秀专业带头人。
  另外,我市已连续两年面向知名高校公开引进储备人才博士、硕士超百人。今年还围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计划通过“政企双聘、政录企用”方式引进博士人才,目前一批来自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高校工科专业博士已经完成面试。
  对于人才的吸引,健全激励机制不可缺位。我市定期开展市拔尖人才、“322”产业创新团队评选,给予3年左右稳定支持,目前累计评选拔尖人才四届145人、创新团队8批80个;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成功入选的市财政给予1:1配套奖补;推进市场化引才,选聘首批市“引才大使”12人,设立引才“伯乐奖”,对成功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个人或中介机构给予奖励……
  拿出真招实策、舍得真金白银,“近者悦、远者来”生动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不拘一格,广阔舞台显身手
  幼苗需要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生需要舞台,才能绽放光彩。我市把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作为激发人才活力、助推人才建功立业的关键举措,努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在池州经开区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里,韦孟德耐心地指导着工人们操作生产设备。在池州工作5年的他,一直深耕特殊涂层生产一线,因业务能力突出,去年被推荐为半导体领域产业人才。
  现在,在园区和公司的支持下,韦孟德拥有了更强大的团队。今年上半年,他和团队成员研发出一种特殊的涂层工艺,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么好的平台,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池州对人才的重视,让我对事业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我市一直以来发力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先后组建江南轻合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累计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有序推进池州学院半导体产业学院建设。推动200多家企业与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发展。
  我市还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建立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库,采取个性化措施孵育打造。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9家,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5个,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人才,要重视引进,更要注重培养。“在本土人才培育上,我市通过‘老带新’‘师徒传承’等方式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下转2版)  (上接1版)
  在青阳腔博物馆,柯敏既是讲解员也是青年演员。平日里,她口齿伶俐,为来访者介绍“中国戏曲活化石”青阳腔的前世今生;舞台上,她动作优雅,与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一起演绎古老艺术。
  博物馆运营方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公司办公室主任童丽娜告诉记者,依托“名师传戏”“名师带徒”工程、举办人才培训班及建立校企协作等机制,公司持续加大订单式培养和艺术人才引进力度,一批优秀学员在这里走向“聚光灯”。而放眼全市,目前已遴选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60个次,选拔名师75人带徒226人。
  近年来,我市“名师带高徒”制度已结出硕果,“秋浦工匠”技能人才品牌也越擦越亮。目前,全市认定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达到68个;35家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职业教育联盟,已培训技能人才2.8万余人。
  各类人才在池州大地上各尽其才、各美其美。
  尚贤礼士,此心安处是吾乡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一座城市聚才“强磁场”如何锻造?环境吸引人、服务温暖人或是答案。
  把人才的事当自己的事,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专属“人才生态圈”,努力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池州一直这样做。
  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联络服务,帮助解决困难。
  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遴选68名人才服务专员在政策解读、待遇落实、人文关怀等方面为人才提供“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等定制化服务。
  创新人才恳谈机制——以“小切口”办好人才实事,12月25日召开的首场人才恳谈会共收集意见建议40条,现场答复解决的16条。
  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细化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先后帮助120余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园入学、随迁配偶就业安置等需求。
  “回池州发展快10年了,市委、市政府不仅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我很大的支持,也在生活中给我很大的便利,让我和企业安心发展,无后顾之忧。”钜芯半导体公司负责人曹孙根高兴地说。
  今年,我市扎实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制定人才政策“口袋书”,依托“惠企通”平台上线人才服务功能模块,对认定类、称号类、荣誉类等27项人才奖补项目纳入“免申即享”清单,提高政策兑现水平;在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整合60个人才服务项目,集成37个咨询事项,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高标准打造池州中韩会客厅、池州青年人才驿站,筹集44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加快教育、医疗、休闲等人才最关心的配套设施建设,让人才安得了身、扎得下根。
  从政策引才、平台育才,再到环境聚才。我市将永倾一城真心,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举措,让天下英才对池州从“一见倾心”到“再见归心”,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