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阳县蓉城镇杨冲村聚焦民生短板,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把“板凳会”开成倾听民声的“民生会”,以实际行动办好民生实事——
“板凳会”巧解群众烦心事
  □ 记者 张艺楠
  今年以来,青阳县蓉城镇杨冲村西岭组的用水问题,一直牵动着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逢杰的心。
  原来,由于地势较高,杨冲村西岭组过去一直没能通上自来水。去年年底,村两委通过申请项目资金,在山上打了水井,终结了该村民组村民吃水靠肩挑的历史。然而,由于缺乏维护,管道出现了破损,导致西岭组日常用水经常出现断供现象。
  9月25日这天,王逢杰领着村两委班子来到“板凳会”现场取经,“可不能把好事做黄了呀!”端起板凳,与村民一起坐在长廊里,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王逢杰渐渐有了主意。
  在村民的建议下,杨冲村两委筹集了10万余元资金,对西岭组长达1300米的自来水管道进行更换,聘请专人定期对管道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并为西岭组每户村民安装了水表,实行计价收费,费用主要用于管道日常维护和缴纳水泵电费。不仅如此,村两委还定期上门开展节水宣传。“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自来水了。”西岭组村民阮金荣笑着说。
  如今,清澈、放心的自来水正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到西岭组各家各户,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问题,也让“板凳会”成了杨冲村民信赖的议事会。
  “晒岭组的这条入村路一直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走,十分不便,希望可以重修一下。”今年9月的一次“板凳会”上,家住晒岭组的王拾梅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她的一席话立刻引发了其他村民的讨论:“上下班必经的公路没有安装路灯,到了晚上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建议拓宽路面,这样便于车辆通行。”……王逢杰不停记录着。“板凳会”结束后村两委连夜整理归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在与相关部门和企业沟通后,以“村出资、民出力”的方式迅速推进路面维修工作。如今的入村路上,一排排整齐、崭新的路灯矗立两旁,多年的土路也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真没想到离上次‘板凳会’仅过去2个月,我们反映的问题就解决了。如今走在新路上,既安全又舒适。”王拾梅说。
  农村公路关系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关乎村民幸福生活。王逢杰告诉记者,利用这次修路契机,村两委对本村所有的道路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道路还存在3处隐患,现已全部纳入整修计划,预计本月底全部完工。”
  随着一件件事情的顺利解决,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板凳会”的讨论中。今年70岁的晒岭组村民宋明发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所在村民组召开的“板凳会”。“每次都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这‘板凳会’真是开到了咱村民的心坎上。”宋明发说。
  “要想村里发展好,干部要先带头干。怎样才能干得好,还得多听村民怎么说。”王逢杰认为,“板凳会”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方式,在问民需、解民忧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秉持“居民提、大家议、共同定、合力做”的原则,杨冲村利用村喇叭、微信群组织各村民组每月至少开展2次“板凳会”,让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议村事,把“板凳会”开成倾听民声的“民生会”。据统计,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杨冲村已经召开“板凳会”6次,收集意见20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6件。
  以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王逢杰表示,杨冲村两委坚持将主题教育与各项工作统筹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继续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交通出行等各项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