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7日
诗词氤氲桂花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秋风起,桂花开了,大街小巷中,香随风动,空气中氤氲着浓郁清甜的桂花香。
远在江南的好友寄来一罐自己亲手做的桂花茶,叮嘱我及时赏桂花、喝花茶。这种娓娓的亲和,是她一贯的风格。犹记那年清秋,她带我去一家环境清幽的茶室,泡一杯桂花茶,坐于古筝前,缓缓滑动琴弦,纤纤十指颤按滑揉,清脆素雅如高山流水。我在茶香音美中,感受着桂花的那份远意,心中更添一抹诗情。
如今又见桂花茶,感动于朋友的体贴与温暖。于静静的午后,我撷一撮明黄,置入杯中,滚水冲之,那一粒粒细碎的花苞,缓缓二次开放,缠绵在茶水间,异香在空气中氤氲缭绕。啜一口,醇香甘苦盈满唇齿,顿觉,秋日的美景深入了灵魂。
苏轼云:“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只简单两句,就把桂花的超凡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杨万里言“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更是让桂花沾染了缥缈欲仙的神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吝啬于赞美这淡黄优雅的小花,我品着桂花茶,在古诗词里觅桂花。
它是诗仙笔下的“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不争不抢,自有闲情,守得宁静,香远益清。
它是王维笔下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动静之间悄然着了拔逸绝尘之禅意。
它是李清照笔下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幽思深远中,任桂花如温雅清淡的女子一般,清高绰约、朴素淡雅,不言不语间就让情怀荡漾于人间。
它更是辛弃疾笔下的“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让桂花不觉间有了深刻隽永的人生况味,这应是另外一种赋予。
有人说,桂花来历不凡,《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奇山招摇山,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吕氏春秋》亦有述之:“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可桂花对我来说,则更喜于“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文人墨客也罢,典故记载也好,终是逃不出“一花,一人,一情,一趣”,任桂花在世事浮沉中暗香盈袖。
于我,在这样的秋日,最好的景致,不过是折花一枝,置放书窗之下、笔砚之上。让房间在“月中之树,天上之香”的精魂中,集书香、花香、人影于一体,不求惊艳红尘,只愿温柔岁月。
远在江南的好友寄来一罐自己亲手做的桂花茶,叮嘱我及时赏桂花、喝花茶。这种娓娓的亲和,是她一贯的风格。犹记那年清秋,她带我去一家环境清幽的茶室,泡一杯桂花茶,坐于古筝前,缓缓滑动琴弦,纤纤十指颤按滑揉,清脆素雅如高山流水。我在茶香音美中,感受着桂花的那份远意,心中更添一抹诗情。
如今又见桂花茶,感动于朋友的体贴与温暖。于静静的午后,我撷一撮明黄,置入杯中,滚水冲之,那一粒粒细碎的花苞,缓缓二次开放,缠绵在茶水间,异香在空气中氤氲缭绕。啜一口,醇香甘苦盈满唇齿,顿觉,秋日的美景深入了灵魂。
苏轼云:“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只简单两句,就把桂花的超凡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杨万里言“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更是让桂花沾染了缥缈欲仙的神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吝啬于赞美这淡黄优雅的小花,我品着桂花茶,在古诗词里觅桂花。
它是诗仙笔下的“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不争不抢,自有闲情,守得宁静,香远益清。
它是王维笔下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动静之间悄然着了拔逸绝尘之禅意。
它是李清照笔下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幽思深远中,任桂花如温雅清淡的女子一般,清高绰约、朴素淡雅,不言不语间就让情怀荡漾于人间。
它更是辛弃疾笔下的“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让桂花不觉间有了深刻隽永的人生况味,这应是另外一种赋予。
有人说,桂花来历不凡,《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奇山招摇山,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吕氏春秋》亦有述之:“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可桂花对我来说,则更喜于“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文人墨客也罢,典故记载也好,终是逃不出“一花,一人,一情,一趣”,任桂花在世事浮沉中暗香盈袖。
于我,在这样的秋日,最好的景致,不过是折花一枝,置放书窗之下、笔砚之上。让房间在“月中之树,天上之香”的精魂中,集书香、花香、人影于一体,不求惊艳红尘,只愿温柔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