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02日
老党员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在东至县葛公镇洪方村,有一名50多岁的老党员,名叫童红斌,他历任两届村委会主任。前年退休后,童红斌带头流转撂荒地种植中药材元胡。没想到,这些荒了多年的土地竟有了每亩上万元的收入。
洪方村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区村。童红斌从村里退休后创办了一家茶厂,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的茶叶再加工销售,解决一家一户卖茶难的问题。
有一次,童红斌走在田间小道上,看着曾经长满庄稼的农田荒废了,感到十分痛心。他决定流转撂荒地,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当过多年村委会主任的童红斌深得乡亲们信任,流转土地并不难,难的是寻找致富门路。童红斌找在外地创业的朋友打听,在浙江和安徽亳州的朋友都建议他种植元胡,说目前元胡市场价格非常好,且收效快。童红斌二话没说,就通过朋友购买了元胡种子。
2022年10月,童红斌流转了本村30亩撂荒地开始种植元胡。从播种到管理,当年就有350个用工,仅此一项,就给村里留守老人增加近四万元的收入。同时,村民们还收到了土地流转费,让本来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荒田,变成了“致富田”。
眼下正是元胡收获的季节,村民们手拿小锄头在药田里开挖。“我在这里挖了好几天的元胡了,基本上每天都有100多元钱的工资。”洪方村村民陈毛女高兴地说。
童红斌流转撂荒地种植中药材产生了示范效应,洪方村村民郑恒贵成为童红斌第一个“追随者”。今年,他和童红斌一起种植了30亩元胡和5亩前胡。让他俩感到高兴的是,刚开始收获,他们就接到了一个又一个订货电话,“看来今年的销路不成问题。”郑恒贵信心十足。
“目前我们山区还有不少撂荒地,如果种植中药材元胡,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童红斌指着已经收获过的一片药田说,把元胡挖出来后,还可以种一季水稻或大豆,到秋收后再种元胡,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土地最大效益,让撂荒地成为“致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