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02日
尊崇之光照亮退役之路
□记者王齐斌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关系广大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与家庭福祉。2022年,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41名退役军人通过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实现就业;300余名退役军人通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找到工作;新建16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其中2家被认定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
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尊崇退役军人为准则,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后路”问题,从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金融扶持、强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让退役军人工作好找、创业有方。
平台+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3月底,退役军人代文强通过池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顺利签约浙江黑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找到心仪已久的教官工作。“我退役时间不长,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感谢政府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代文强感激地说。
池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于2021年8月,是全省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该中心通过对退役军人就业状况实行“建档立卡”,常态化上门走访、电话沟通,了解就业意向,筛选优质岗位,精准匹配供需,定期发布就业信息。今年以来,已发布岗位信息110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106个。
与此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化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在每年举办不少于2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网、安徽公共招聘网退役军人专区全面推行网上招聘,为用人单位和退役军人搭建桥梁。今年以来,举办“人岗对接会”、现场招聘会8场,成功帮助102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除了搭建就业服务平台,还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挑选实力较强的技能培训机构23家,列为全市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2020年至2022年,共有709人完成技能培训,退役军人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创贷+指导:帮助创业项目壮大
2019年4月,黄小俊退伍回到青阳,在县城开了一家兄弟连军旅主题餐厅,凭着军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韧劲,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他准备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只好作罢。2020年,青阳农商银行得知黄小俊的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对接,向其介绍了“拥军贷”产品,一次性为黄小俊办好了调查、授信和审批手续,发放了40万元的“拥军贷”。
为弘扬拥军优良传统,充分满足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创业及消费资金需求,东至、青阳两县积极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探索创新推出“拥军贷”信贷产品,为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助力他们顺利“转身”、再次“起航”。截至目前,东至、青阳两县“拥军贷”累计完成147批次授信,贷款总额5160.2万元。2022年12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35名军创企业家参加创业“特训营”,邀请高校专家进行公司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不仅拓宽了军创企业家的视野思路,也提高了把握市场和应对风险能力。
“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工作,我们聘请了21名社会责任感强、关爱退役军人、创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担任退役军人创业导师,从退役军人职业规划、创业引导、吸纳就业等方面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科长朱海兵说。
制度+政策:厚植就业创业沃土
“多亏参加了适应性培训,提高了我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2022年9月,退役军人刘志成参加了池州市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如今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的他提起这次培训连连称赞。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举办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培训课程涉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地方经济社会现状、心理调适和角色转变等方面,通过培训帮助退役军人及时调整心态,实现从军队到地方的顺利“转身”。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860名退役士兵参加适应性培训。
先入校回炉,再就业创业。2019年开始,我市实施“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参加高职扩招,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的技能素质,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退役军人充分稳定就业。据悉,池州市两所高职院校三年共招录近千名退役军人进入学校学习。
做好就业创业扶持。2022年,我市持续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会同各级开发区、集中区新建16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其中2家被认定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同时,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人社、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不断优化退役军人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汪海船表示,“我局坚持落实落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用心用情抓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厚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沃土,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饭碗’端得更稳。”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关系广大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与家庭福祉。2022年,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41名退役军人通过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实现就业;300余名退役军人通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找到工作;新建16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其中2家被认定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
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尊崇退役军人为准则,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后路”问题,从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金融扶持、强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让退役军人工作好找、创业有方。
平台+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3月底,退役军人代文强通过池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顺利签约浙江黑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找到心仪已久的教官工作。“我退役时间不长,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感谢政府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代文强感激地说。
池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于2021年8月,是全省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该中心通过对退役军人就业状况实行“建档立卡”,常态化上门走访、电话沟通,了解就业意向,筛选优质岗位,精准匹配供需,定期发布就业信息。今年以来,已发布岗位信息110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106个。
与此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化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在每年举办不少于2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网、安徽公共招聘网退役军人专区全面推行网上招聘,为用人单位和退役军人搭建桥梁。今年以来,举办“人岗对接会”、现场招聘会8场,成功帮助102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除了搭建就业服务平台,还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挑选实力较强的技能培训机构23家,列为全市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2020年至2022年,共有709人完成技能培训,退役军人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创贷+指导:帮助创业项目壮大
2019年4月,黄小俊退伍回到青阳,在县城开了一家兄弟连军旅主题餐厅,凭着军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韧劲,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他准备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只好作罢。2020年,青阳农商银行得知黄小俊的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对接,向其介绍了“拥军贷”产品,一次性为黄小俊办好了调查、授信和审批手续,发放了40万元的“拥军贷”。
为弘扬拥军优良传统,充分满足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创业及消费资金需求,东至、青阳两县积极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探索创新推出“拥军贷”信贷产品,为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助力他们顺利“转身”、再次“起航”。截至目前,东至、青阳两县“拥军贷”累计完成147批次授信,贷款总额5160.2万元。2022年12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35名军创企业家参加创业“特训营”,邀请高校专家进行公司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不仅拓宽了军创企业家的视野思路,也提高了把握市场和应对风险能力。
“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工作,我们聘请了21名社会责任感强、关爱退役军人、创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担任退役军人创业导师,从退役军人职业规划、创业引导、吸纳就业等方面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科科长朱海兵说。
制度+政策:厚植就业创业沃土
“多亏参加了适应性培训,提高了我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2022年9月,退役军人刘志成参加了池州市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如今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的他提起这次培训连连称赞。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举办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培训课程涉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地方经济社会现状、心理调适和角色转变等方面,通过培训帮助退役军人及时调整心态,实现从军队到地方的顺利“转身”。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860名退役士兵参加适应性培训。
先入校回炉,再就业创业。2019年开始,我市实施“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参加高职扩招,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的技能素质,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退役军人充分稳定就业。据悉,池州市两所高职院校三年共招录近千名退役军人进入学校学习。
做好就业创业扶持。2022年,我市持续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会同各级开发区、集中区新建16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其中2家被认定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同时,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人社、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不断优化退役军人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汪海船表示,“我局坚持落实落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用心用情抓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厚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沃土,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饭碗’端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