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20日
新屋新年
每年春节我都会去乡下过年。我所说的乡下,是妻的娘家,一个皖南山区的小村落,静静谧谧,一派田园风光。在那里,过年时能见到城里没有的烟花鞭炮,在噼噼啪啪声中看央视春晚,能重温久违的儿时年味。
这样的乡下,这样的年味,我记忆里也是有的。四十年前,我就住在乡下,那时年龄还小,无忧无虑。记得每到年关,我便帮母亲炒山芋、花生、米角等年货,在烟熏火燎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当然,记忆不仅仅只停留在好吃的年货上,印象最深的还有在我们家新屋里过的第一个新年。相比黑黑的老屋,新屋于我才是真正的新气象,有了楼上楼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这是我们村第一座两层楼楼房,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起初,父亲本意是盖一间四合院,后来在镇粮站上班的二姨父说要盖就盖楼房,还说未来的趋势就是这样,不如一次到位。盖楼房的开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当时月薪仅有八十元的父亲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没钱?二姨父、小姨父说他们借,啥时有钱啥时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楼房才艰难地盖了起来,两个姨父的借款直到我上班后才还上。令人唏嘘的是,因为我们后来搬家,盖起来的新屋也早已卖掉。但不管怎样,我们全家还是要感谢二位姨父的远见,让我们很早就住上了电视里才有的“洋房”。
新屋盖好,正值年关,相比新屋高大帅气的外表,屋里面则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因为父母是举债建房,也就没有能力再添置新的家具,堂屋里是从老屋带过来的条台、大桌子,还有几只冬天取暖用的火桶。
腊月二十几的一个早上,父亲喊上我骑上自行车一起到乡政府他的宿舍拉彩色电视机。那台电视机,是母亲和人合开录像厅用的,后来因为观看的人太少录像厅倒闭,我们家分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刚好过年能用上。父亲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我在后面扶着电视机。因为太热,我脱了外套就顺手搭在电视机上。没承想,自己只顾埋头推车,到家才发现棉外套不见了。那可是市里亲戚送我的,虽然只有八成新,但对我来讲,是再好不过的过冬衣物。为此,让我懊恼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这件事还让我耿耿于怀。
电视机有了,这时父亲不知从哪又弄上两个大红灯笼挂在阳台上,阳台栏杆则缠上了一串长长的五颜六色电灯泡,外加一个老掉牙的留声机,再配上崭新的中堂画和父亲手写的大红春联,新屋里的第一个新年顿时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大年三十的晚上,红灯笼里电灯泡亮了,阳台栏杆的五彩灯泡闪闪发光,留声机里传出《军港之夜》的美妙旋律……再配上母亲忙碌的身影和诱人的年夜饭香味,这个年因此变得和往年不一样。
大年初一早上的开门炮,是我从二楼阳台上用竹竿挑起来,一直拖到楼下地面,电光火闪中鞭炮屑犹如天女散花般悠悠落下,满地飘红,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个年,也是我懂事以来过得最痛快、最惬意的一次。
如今,我远离乡下来到城里,儿时的新年早已换成了另一种新年——充满现代气息的快乐新年。
这样的乡下,这样的年味,我记忆里也是有的。四十年前,我就住在乡下,那时年龄还小,无忧无虑。记得每到年关,我便帮母亲炒山芋、花生、米角等年货,在烟熏火燎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当然,记忆不仅仅只停留在好吃的年货上,印象最深的还有在我们家新屋里过的第一个新年。相比黑黑的老屋,新屋于我才是真正的新气象,有了楼上楼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这是我们村第一座两层楼楼房,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起初,父亲本意是盖一间四合院,后来在镇粮站上班的二姨父说要盖就盖楼房,还说未来的趋势就是这样,不如一次到位。盖楼房的开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当时月薪仅有八十元的父亲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没钱?二姨父、小姨父说他们借,啥时有钱啥时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楼房才艰难地盖了起来,两个姨父的借款直到我上班后才还上。令人唏嘘的是,因为我们后来搬家,盖起来的新屋也早已卖掉。但不管怎样,我们全家还是要感谢二位姨父的远见,让我们很早就住上了电视里才有的“洋房”。
新屋盖好,正值年关,相比新屋高大帅气的外表,屋里面则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因为父母是举债建房,也就没有能力再添置新的家具,堂屋里是从老屋带过来的条台、大桌子,还有几只冬天取暖用的火桶。
腊月二十几的一个早上,父亲喊上我骑上自行车一起到乡政府他的宿舍拉彩色电视机。那台电视机,是母亲和人合开录像厅用的,后来因为观看的人太少录像厅倒闭,我们家分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刚好过年能用上。父亲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我在后面扶着电视机。因为太热,我脱了外套就顺手搭在电视机上。没承想,自己只顾埋头推车,到家才发现棉外套不见了。那可是市里亲戚送我的,虽然只有八成新,但对我来讲,是再好不过的过冬衣物。为此,让我懊恼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这件事还让我耿耿于怀。
电视机有了,这时父亲不知从哪又弄上两个大红灯笼挂在阳台上,阳台栏杆则缠上了一串长长的五颜六色电灯泡,外加一个老掉牙的留声机,再配上崭新的中堂画和父亲手写的大红春联,新屋里的第一个新年顿时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大年三十的晚上,红灯笼里电灯泡亮了,阳台栏杆的五彩灯泡闪闪发光,留声机里传出《军港之夜》的美妙旋律……再配上母亲忙碌的身影和诱人的年夜饭香味,这个年因此变得和往年不一样。
大年初一早上的开门炮,是我从二楼阳台上用竹竿挑起来,一直拖到楼下地面,电光火闪中鞭炮屑犹如天女散花般悠悠落下,满地飘红,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个年,也是我懂事以来过得最痛快、最惬意的一次。
如今,我远离乡下来到城里,儿时的新年早已换成了另一种新年——充满现代气息的快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