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28日
青阳:多措并举创新探索全力决战脱贫攻坚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青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为契机,以“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为保障,压茬推进春夏“两季攻势”,聚力打好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克服疫情汛情影响,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决战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提高站位科学谋划,
  聚力凝心高位推进
  今年以来,通过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24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谋划实施了“抗补促”专项行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百日会战”专项行动,紧盯年度目标,按月调度推进。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牵头抓,其他县级领导结合分工分头抓,全县11个乡镇和18个贫困村均落实1名县级领导联系包保。坚持分层分类调度,落实县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领导半月调度、乡镇周调度的工作机制。建立县委书记提醒交办机制,对县级暗访督查发现问题,以县委书记个人名义交办,限期整改。目前,共下发交办单6期,交办重点问题27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加大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力度,强化工作监督和问责问效。先后围绕疫情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线教育、贫困户外出务工受阻、农产品滞销、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工作开展监督检查11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件4人。
  对标对表精益求精,着力全面整改问题
  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的政治责任,主动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以及自查等各类问题44项,制定168条整改措施,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明确14家牵头单位,绘制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目前,县本级4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168条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一体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大排查”行动,全力抓好“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冲刺清零。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4774户11590人、边缘户178户485人,发现问题4992条;排查项目427个,发现问题141条,均已完成整改。多措并举战“疫”防汛,
  竭力防止致贫返贫
  持续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出台了“1+8”方案体系,将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作为重中之重。制定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设立扶贫专馆专柜,组织“点对点”产销对接,扩大电商线上销售,帮助贫困主体、带贫企业等销售农产品4386万元,23家企业46个扶贫产品通过省级认证。为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捐赠了智能手机,确保线上教学全覆盖。鼓励支持贫困劳动者县外转移就业,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4875人。3家扶贫车间、11家龙头企业如期复工,带动贫困劳动者230人就业。在3月底实现“四个清零”的基础上,持续跟进,做到动态清零。汛情期间,组织各级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逐户逐项摸排灾情,动态监测相关指标。加强汛情期间灾情险情处理,巡查检查隐患点950点次,累计发现处置险情灾情33起,及时转移安置贫困户59户130人。优化建设和审批流程,组织力量及时修复道路、饮用水管道等基础设施,2户贫困户房屋及时得到修缮重建,12户26人饮水管道及时修复,补种改种贫困户受灾农作物33.66亩。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巩固脱贫成果
  聚焦88户206人年度脱贫任务和“三户一体”群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关键指标,落实精准方略,做到对症下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春季学期全县共发放资助资金1244人125.5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850人65.3万元。春季学期雨露计划186人27.9万元资助资金已经发放到位。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县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对2020年度未脱贫人口自付医药费3000元以上、已脱贫和边缘人口自付医药费5000元以上的,由个人分别自付5%和5000元,其余予以财政救助。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政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共补偿54667人次,补偿3964.6万元,报补比例85.76%。今年新增办理残疾证175份,按时打卡发放611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一户多残”贫困家庭生活补助。实施健康脱贫“县医驻乡、乡医驻村”专项行动,完成71名乡村医务人员培训,16名驻乡驻村人员全部派驻到岗,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9349人。投入420万元,完成6家卫生院、37个卫生室维修改造升级。开展住房安全鉴定“回头看”,投入241.4万元为197户实施安居提升工程,6月底全部完工。开展灾后住房安全排查鉴定工作,现已排查283户,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34户,均已开展重建和维修,9月底前可全面完成。推进水利扶贫项目建设,44个财政扶贫水利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和“动态清零”专项行动,完成两批共298处饮水点的水质检测,检测结果均达到标准,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全县农饮工程净化消毒措施整改,安装消毒设备106台(套)。
  强基固本提升质量,倾力做实各类项目
  全县2000余名帮扶责任人密集走访帮扶,及时优化调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2万元,实施贫困村产业项目11个;对全县11个边缘村每村安排30万元发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落实产业到户项目资金扶持,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68.1万元,对2627户贫困户进行特色种养业产业奖补;对299户贫困户发放产业达标奖补20.2万元;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41万元,推进4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全县29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374户。为6个地方特色农产品购买保险,覆盖贫困户466户。全县建成70座扶贫光伏电站,累计结算上网电量1369.73万千瓦时,其中52座户户联建光伏电站发电收益除运维费用外直接分配给参建贫困户,18座集体光伏电站收益54.2万元,除去运维费用等支出,用于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及临时用工43.98万元,占比81.1%。坚持将资金和项目作为“十大工程”的保障和载体,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县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688.4万元。截至8月,乡镇主体实施的101个工程类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全县2020年财政扶贫资金完成支出4458.5万元,支出进度95.1%。加强就业用工双向对接,促进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实现脱贫。举办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9场,开展技能脱贫培训班4期。结合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清一改”等工作,开发农村疫情防控、环卫保洁、护林护路、河道管护、秸秆禁烧等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在岗贫困人口563人,其中今年疫情及汛情期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25个。发放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和新增就业岗位补贴9500元,发放贫困劳动者就业补贴210.06万元。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加强小额信贷风险管控,今年发放户贷户用扶贫小额信贷469户2200.5万元,超额完成2000万元任务。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到期监测管控机制,有序收回到期贷款,全县户贷企用5230万元小额信贷已全部按期还款。选派科技特派员27人到村开展科技扶贫,引进推广新科技成果52项。加强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光纤网络到村率已达100%。完成低保提标工作,扶贫对象低保2339户4003人。做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农村五保兜底脱贫工作,扶贫对象五保户759户759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扶贫资金,整合市级希望工程“爱心助学”项目,为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以及困难家庭的大中小学生申报希望工程资金9.8万元;县本级以希望工程名义募捐资金12万元;开展“暖冬行动”“两癌救助”“岗村结对”“情满六一”“五净一规范”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志愿服务和关爱活动,争取、募集、发放关爱资金18.58万元;引导非公企业参加“千企帮千村”项目行动,83家企业帮扶联系37个行政村,惠及贫困户770户2229人,其中产业帮扶709万元,就业帮扶138.27万元,公益帮扶272.98万元。
  明确导向创新举措
 全力开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打响“百日会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从6月份至9月底,全县聚焦“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紧密结合“抗补促”专项行动,以“再派驻一批工作专班、再开展一次全面轮训、再组织一次彻底清查”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打好“五场战役”,即问题整改“清零战”、脱贫成果“巩固战”、剩余贫困人口“歼灭战”、防范返贫致贫“阻击战”、克服疫情影响“成效战”,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在全县18个贫困村、11个边缘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基础上,增派81个工作专班243名帮扶人对剩余81个非贫困村进行驻村帮扶,每周驻村不少于3天,帮助做好提升基础信息精准度和帮扶工作满意度等工作。对全县所有派驻到村人员和帮扶责任人开展一遍轮训和测试,按月印发《帮扶工作提示单》,督促县直单位加强帮扶责任人管理,每月调度推进,确保帮扶人每月上门走访1次,做到真帮实扶。组织对全县110个行政村开展了一次全覆盖、地毯式的问题“大起底”,随机暗访了1320户农户,查看村级户档330户,电话访谈帮扶责任人660人。8月又组织对7月份暗访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打好消费扶贫组合拳,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出台了《消费送暖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消费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坚持“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线上开发“邮乐小店APP”扶贫专区,现已有30多种扶贫产品上线专区平台和邮乐网。疫情期间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157.3万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富青鸡”扶贫计划,每年收购和销售贫困村及贫困户农产品2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00余户增收。线下开设扶贫产品直营店,在各大超市订制了扶贫智能专柜。搭建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食堂、进商超等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各包村帮扶单位和定点帮扶单位开展帮扶助销,引导到线上扶贫专区或线下扶贫直营店消费。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和管理,指导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及贫困户等提高扶贫产品质量,确保扶贫产品产销合规、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带贫真实。发挥电商网点作用,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44.8万元。进一步发挥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作用,持续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项目10个,带动贫困户92人,人均增收3192元。强化党建引领,筑牢脱贫攻坚工作根基。2016年以来共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9个,拨付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2948万元、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补助536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2020年,县财政分别安排390万元和330万元用于薄弱村、边缘村发展产业项目。2019年底全县1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实施“双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工程,培育优秀村党组织书记59人,占比53.6%;完成“村干部选聘百人计划”,选聘100名后备干部到村工作,平均年龄28.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2人。发挥“小超市”大作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模式。在全县试点建设了17家“爱心超市”,功能涵盖积分兑换商品、宣传扶贫政策、开展便民服务、助力农产品销售等。目前,全县17家“爱心超市”运行良好,还有4家“爱心超市”在建。
  青阳县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百日会战”,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本版图文由青阳宣传部提供)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